《三国演义》有多不符合历史事实?

如题所述

《三国演义》几乎是“三分历史,七分虚构”《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特别是蜀这一方的许多故事,都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而来的,比如华雄在正史上是被孙坚所杀,而不是被关羽所斩;再有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事,其实在历史上只有赵云和文聘使用过,而非诸葛亮。并且在正史上所记载的有关诸葛亮的评价是,是管理方面的人才,而不一定战争方面的人才,而《演义》中的诸葛亮则几乎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与正史不符的地方。赤壁之战确实有,但演义中写的许多事件,半涉子虚。无智激周瑜之说,蒋干游说周瑜是在赤壁之战后,且无群英会。蔡瑁、张允有叛曹之心,才被曹操所杀。连环战船出自曹操自己的设想。无草船借箭之事。向曹操下降书的不是阚泽。曹操横槊赋诗并无刺杀刘馥之举。借东风之说纯属虚构。赤壁之战中并没有黄盖中箭之说。曹操败走华容曾大笑周瑜无谋、刘备迟缓,待刘备追兵来到,曹操已经走远,只夺得一些粮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8

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武将进行一对一的单挑,此时双方的兵力因素似乎并不重要,倒是武将成了绝对的主角,单挑获胜的一方的军士立马士气大振,而失败的一方似乎就此崩溃了,不管他有多少士兵。比如说关羽温酒斩华雄,关羽把华雄斩了,那么他全军就胜了,对方只能溃不成军,难道武将一个人的力量就起这么大的作用吗?说到单挑就是人才与人才阵容与阵容之间的比拼,每一个军队都有一名武将,他的作用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对士兵有着保护的作用,同时也是士兵们的依靠,就好象身体任何器官都要听命于头脑的指挥似的,士兵和将军的关系就是身体与头部大脑的关系,所以正说明了武将在军队中的作用,再说和人单挑的武将只有两种一种是好大喜功的武将,一种是想靠自身武力武功而成名的武将,在历史上武将之间单挑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军队士气低迷或军心不稳的时候才会使用单挑来提升士气稳定军心,所以三国演义里的单挑几乎没有一个是真实的。还有诸葛亮的空城计:空城计实际上是曹操与吕布作战时摆的,被罗贯中安在了诸葛亮的身上。当时吕布率兵攻打曹操所在的城池,当时曹操的兵都去收粮去了,城池中没多少兵,于是曹操命歌女在城池上唱歌跳舞,吕布觉得有问题,没去攻城,让曹操捡了条命。吕布回去后觉得不对劲,又去攻城,这时曹操的大部队来了,设好埋伏,把吕布打个大败。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挺多的。主要体现在尊刘贬曹上。一些奇幻的情节自不必说,周瑜也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是自己病死的。关羽也被作者极大的美化了,总之太多了,一时说不过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