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年龄越大越难接受新事物呢?为什么

如题所述

人老就不爱刺激了,喜欢上了习惯与熟悉,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们去活力四射了,对于老年人来说多一个新事物就等于多一份挑战,不去挑战吧,感觉与别人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本来就寂寞的老年生活就更加寂寞了,也许到我们老的时候也很讨厌新事物,墨守成规最好。


作者:图灵Don

来源:知乎

他不代表大多数人,但至少让世人知道,存在一种可能: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

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

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关于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细节是李嘉诚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熟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个被广为传播的事实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而在这之前,李嘉诚已经准确预见,并早已做好了准备,等到危机来临时,集团不但安然无恙,还从中获得了扩张的机会。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对数字尤其敏感。从20岁起,李嘉诚便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

除了寻找投资机会,也从中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漏弊,以及公司资源的分布。他自称可以对集团内任何一间公司近年发展的数据,准确地说出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看一看便能牢记,是因为我投入。”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李嘉诚常常一再强调。虽已85岁高龄,但他对新技术的了解,并不逊于年轻人。在李的办公室,左手边摆着两台电脑,实时显示旗下公司的股价变动。而在侧面办公桌上,则摆着他的苹果笔记本,这是他日常工作所用的。每天早晨,李嘉诚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据一位跟随他十余年的人士透露,这份新闻列表并非摘要,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闻标题,多来自《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全球知名媒体。李会先浏览,然后选择其中想看的文章,让人翻译出来细读。李嘉诚的这个习惯坚持了十余年,并因此而专门设立了一个四人小组,负责这项工作。

而他之所以看标题,不看摘要,是不想被别人误导。据另一位员工透露,以前,李嘉诚看新闻喜欢纸质版,iPad出来之后,他就只看电子版了。李现在用的是iPhone手机。这些习惯,让李嘉诚始终站在资讯的最前沿,也让这个老人投资了一系列高科技公司。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最近这两年,投资了六十多家科技公司,其中不乏很多明星项目,例如Facebook、Skype、Siri、Waze、Spotify、Summly等等,而这个团队总共不过8个人。“他并不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相反,他对潮流的把握远超很多年轻人。”一位下属透露。李嘉诚旗下公司无数,连很多下属都数不清,直接向他汇报的,就有200人左右。

每个月,李都会跟海外管理层进行会议,每年会“出外巡检”三四次。李的多位下属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李嘉诚非常善于问问题,遇到一个新事物,他总是会想,这和我、和我的公司有什么关系?他总是会将自己的问题交给专业的人去寻找答案。比如,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开始火起来的时候,李嘉诚曾经问过旗下公关团队一个问题:怎么看待其和平面媒体以及网上媒体对集团公关的影响?为了回答李嘉诚的这个问题,公关团队专门召开最高会议进行讨论,形成专题报告向李汇报。有趣的是,最后这个团队甚至开发了一款软件,专门用以评价不同渠道的公关效果。“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

李嘉诚的一位下属感叹,“外人都将他看成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将自己看着是变成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每个人的人生观不一样,但是如果是我,我老了肯定也是不太接受新事物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是不是年龄越大越难接受新事物呢?为什么?

很多时候,老年人很难接受新事物,他们很难走进时代的潮流,所以潜移默化的我们就会认为,可能年龄越大越难接受新事物,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年龄越大越难接受新事物呢?为什么?

在我看来,大多数的老年人的确很难接受新事物,但是也有极个别的不是。这取决于个人。

原因

1、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有路径依赖。一个人在青年,壮年练就成的髓鞘,使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思考惯性,行为惯性,心理惯性。如果要改变的话,是很痛苦的。这就要求这个人一直保持思考习惯,能不断反省、更新自己的定见。

2,学习会经常暴露一个人的无知,这会很影响老年人的心态,很多老年人未必拉的下脸,向自己的孙子辈学习。问多了,孙子说一句:你怎么这也不懂啊。很多老年人可能就会因此止步了。这就需要一个人有强大的进取气质,而不是固定气质。

3,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年龄越大,接受学习新事物的难度越来越大,而收益越来越小,并且风险越来越大。仔细辨别两件事情的细微差异,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寻找,辨别,分析处理信息的。所以古话说,老来不学艺。就是说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4、老年人的身体因素和脑力因素会不断退化,这也就会导致很多的老年人不是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而是无力接受,所以这样说来,他们是很难接受新事物的,需要有很大的勇气。


但是,如果不是走向老龄化的老年人的话,接受与已有习惯不同的事物,和年龄没有决定性关系。对于年轻人来说,只要有精力的,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及精神状况都能够很好的给他们一个条件去接受新事物,当然,这也与心理有关系。

第2个回答  2017-09-16
是的,因为年纪大了,反映慢了,学东西费力了。
第3个回答  2017-09-16
人的年纪越大,越倾向于规避风险,而新事物往往意味着尝试风险,因此被规避。这是因为年纪大了更有智慧,还是因为大脑改变了?脑科学研究结果更支持后者。众所周知每个人的衰老速度都不同,而大脑右后顶叶的灰质体积的改变可能 是年纪变大后规避风险的原因。随着全球老龄化,30年后60岁以上的老人将超过儿童的数量。而老人规避风险的决策倾向可能对全球经济、政治决策带来改变。
第4个回答  2017-09-16
很多人是的。年龄大了也稳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