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如题所述

【颜真卿书法特点】
1、“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2、“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庄伟了。

【怎样练好书法】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毛笔字】
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3

颜真卿的书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扩展资料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2]  、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

百度百科--颜真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15
颜真卿书法作品特点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
产生了许多书法大家和经典作品。
盛唐的
颜真卿便是唐代书法的代表人物,
他的书法艺术极具创造性,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征,是盛唐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书法史上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
后的又一面革新的旗帜。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景龙三
年(709)
,逝于贞元元年(785)
,享年77岁。颜真卿出身于一个世代擅
长书法、
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他的五代祖颜之推,
是南北朝时著名的学者,
所著
《颜氏家训》
中就有关于书法和文字学的论述。
颜真卿又是唐代著名训诂学
家颜师古的五世从孙,
父亲颜惟贞亦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
在这种学术和艺术氛
围很浓的环境里,
颜真卿从小就受到熏陶和影响,
他聪明好学,
不但文章写得好,
而且书法也受到长辈们的赏识。
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公元734)

甲科,中进士,任殿中待御史。因受杨国忠排斥,天宝末年出任平原太守,肃宗
即位,
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代宗朝历官吏部尚书、
太子太师,
封鲁郡开国公。
所以后世多称他为“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而且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
他一生勤
奋好学,
在书法上花了大量心血。
颜真卿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
为后世留下了十
分宝贵而丰富的艺术遗产,
碑帖有70种之多。
他的书法作品有端庄秀美、
一笔
不苟的小楷;有笔力万钧、气势磅礴的大楷;有起伏跌宕、笔墨淋漓的行草。内
容丰富,
风格多样,
境界开阔是他作品的风格,
他是继二王之后古代书法史上的
又一次大突破、大革新,为唐以后书法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颜真卿传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
《多宝塔碑》

《东方朔画赞碑》

《颜家庙碑》

《麻姑仙坛记》

《大唐中兴颂》

《行书三稿》等。
《多宝塔碑》全名为《千福寺
多宝塔感应碑》
,为颜真卿43岁时所作,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书法结体严密,
端庄秀丽,初露锋芒。“虽为少作,实已别开生面”[1]
。这一碑帖颇为后人
所喜爱和效法,
原因是易于初学,
可以从中窥探出颜体楷书风格形成的轨迹。
《东
方朔画赞碑》是颜真卿46岁时所作,碑在山东陵县。此碑书法平整峻峭,深厚
雄健,气势磅礴,是他临王羲之楷书的优秀之作。虽和王书在形体上差异很大,
但既得王书之神情气韵,
又具有自己之风格面貌,
神明焕发而时出新意,
不失清
远之致。
《麻姑仙坛记》大历六年(771)颜真卿63岁时作。全碑共902
字,有大、中、小三种,但原石均佚,仅见刻本。此碑庄严瑰伟,是颜书之冠,
为其晚年的力作,老笔生花,千锤百炼,其笔法多变,时出新意,以圆代方,风
趣大增。
通篇观来,
丰盈饱满,
行气紧密,
肥瘦均匀,
横竖粗细适中。
结体精悍,
笔姿新颖,布局适度。此碑最能体现颜书“雄壮博大,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
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和美学价值。
《告伯父文稿》

《祭侄文稿》和《争座位稿》
充分代表了颜真卿行草书法的风格面貌和艺术成就。
《告伯父文稿》是颜真卿祭
奠其伯父颜元孙时的祭文稿本。此稿行草相杂,刚劲圆熟,悲愤怒拔,具有强烈
之感情,信手挥来,不计工拙,一气呵成。
《祭侄稿》后边有专门评论。
《争座位
稿》
,楷、行、草三体相杂,既有魏晋笔意,更具颜书神韵,庄严流利,巧造自
然,有浩然之气,比其余两稿更具浑脱气象,人称三稿之冠。



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创新精神。
他的作品不但多,
而且变化丰
富,
别出心裁。
他继承前人,
又善于创新;
取法前人却法而能化,
推陈出新,
“纳

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意于古意之外。”[2]他先后学习过蔡邕、王羲之、王
献之、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等人的书法,特别是得到了张旭的亲传。相传他
两次向张旭虚心请教书法,因而尽得其意。他的《述张旭书法十二意》详细地载
录了他向前人学书的经验,
从中也可以看出颜真卿深厚的书法功底。
初唐书坛以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王派书法占重要位置。
他们都取法二王形
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书法流派。
但是他们过于拟古,
作品缺乏新意。
尤其是虞世
南,他彻底继承了王书的艺术特色,恪守王风,笔笔王法。这样便形成了以方正
瘦硬为风格的初唐书体,
阻碍了书法的发展。
为此,
就将孕育着一次大的书法突
破和革新,而这一人物,就是盛唐时期的颜真卿。他继往开来,在笔法、结体、
章法布局等方面都与王派书风迥异,独树一帜。

首先,在笔法上,颜真卿改变了初唐王派书家注重运指,风格轻盈秀丽,以
瘦硬取胜的特色,
加大了腕力的运用,
突出一个“筋”字,
为范仲淹所说的“颜
筋”。
这样颜字就取得了“力透纸背”的效果,
表现出了书法艺术的“力量”美。
苏东坡对此作了更贴切的说明:
“鲁公变法出新意,
细筋入骨如秋鹰。
”颜真卿
又吸收了篆、隶中锋用笔和藏锋逆入的特点,将此化入楷书。而且“折叉股’、
“屋漏痕”、
“印印泥”、
“锥画沙”等笔法都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之中,
写出
了独具特色的“蚕头燕尾”的颜楷,丰腴劲健,端庄雄伟,“合篆籀之义理,得
分隶之谨严,
放而不流,
拘而不拙,
善之至也。

[3]
另外颜楷用笔横轻竖重,
主次有别,气度不凡,使颜字具有一种人为的浮雕艺术效果,颇具特色。

其次在结构上,
颜真卿改变了王派书家大多左紧右舒、
左低右高、
右肩稍耸、
字形微侧之势,灵便洒脱之姿。而是吸收了篆、隶正面取势,浑圆壮重的特色,
笔画端平,左右对称,字字都以正面形象示人。改王派楷书的相背为相向,重点
的竖画写得略带圆弧形,
如饱满待发的强弩,
包含了巨大的弹力,
使整个字的结
构更加圆紧浑厚而富于内在的劲力。
在章法布局上,
王派书法字小而行宽,
具有
宽舒静穆之感,
犹如一首情深意长的抒情小调;
颜体楷书却与此相反,
大小参差,
行距缩小,
全篇布局具有充实茂密之致,
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气势,
浑然一体,
密不可拆,像一组雄壮高亢的交响曲。



颜真卿书法的另一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李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
顶峰,
它不但在政治、
经济等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而且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取
得了不朽的成就。颜真卿主要活动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朝,经历了唐王朝
由盛及衰又走向中兴的历史阶段,
始终处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
他的书法作品
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精神。

《祭侄稿》
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被安禄山杀害的从侄颜季明的文稿。
颜真卿以极其悲愤的心情迅笔疾书,
寄满腔悲愤于笔墨之间,
字里行间充满了爱
憎,
既表现了深切悼念从侄季明的悲痛之感,
又表现了对叛贼安禄山的愤恨之情,
是一件抒发真情实感、
带有强烈时代特点的书法绝作。
这幅草稿,
由于作者全神
贯注于悼念和追怀之中,
叙写当年平叛时的激烈斗争场面,
迅疾之间,
顾不得其
他,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却在不经意之中发挥出了颜氏长期蕴藏的艺术精华,
笔笔有来历,字字有规矩,可谓奇绝之作,直入神品。“纵笔浩放,一泻千里,
时出遒劲,杂以流丽。”[4]此稿真迹明时藏吴廷家,后辗转入清内府,现藏
台湾。
从这一书作中,
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颜真卿绝妙的书艺特色,
更重要的是
可以从中了解安史之乱的史实,
看到激烈的战争场面的叙写,
从而体验出强烈
第3个回答  2018-05-23
1、“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2、“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庄伟了。

3、颜真卿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宋欧阳修评论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0-21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 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