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反渗透、纳滤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当前市场上主流净水器的过滤方式有三种:超滤(UF),反渗透(RO),纳滤(NF)。净水器在中国发展20多年来,也是见证者着净水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最早一代的超滤(UF)的精密度仅为0.01-0.001μm,膜孔较大,一些有害物质甚至病毒细菌等无法完全过滤,因此需要烧开才能直饮。目前反渗透(RO)是最常见的过滤技术,过滤精确度可达0.0001μm,过滤后的水是纯水,非常“干净”,不含任何矿物质,也非常安全,但是长期饮用这种水与长期饮用蒸馏水无异,对身体没有好处,因此有“过度过滤”的风险;而纳滤(NF)是目前最新的净水技术,也是更智慧的一种净水技术,WHO说水是日常矿物质获取的重要来源,以及现在国家教育部也都是推荐中小学校使用纳滤技术的净水器来确保儿童日常饮水的安全性。纳滤使用双重过滤机制,过滤孔径达到0.001微米的纳滤级别过滤下同时在膜表面通过电荷效应,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更适合长期饮用。众所周知的GE(通用电气)就是行业内掌握这种核心净水技术中非常知名的一个,GE有全系列的纳滤净水器,采用独特G+荷电纳滤技术,保留有益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提供安全又健康的饮水解决方案。一般买净水器都可以去线下门店体验了解下,感受更不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6
超滤和纯水各有利弊。

看到最多也是最扯淡的回答有几个。

1.超滤机器不能直饮。

2.超滤机器不能去除重金属。

3.超滤机器不能去除水垢。

4.纯水机喝多了会得软骨病。

你们能不能靠点谱,这种话都是骗人的。

单纯超滤膜过滤后是无菌状态,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超滤机器并不是单纯一个超滤膜就能算是净水器了,膜是不能去除重金属异味有机物农药残留抗生素这些有害物质。需要用到活性炭去除异味有机物,去除重金属需要钛硅分子筛技术或是KDF55技术。去除农校残留和抗生素则需要特殊技术目前只是有国家的净化批件显示可以但是技术处于保密状态还不清楚具体什么技术去除。

去除水垢就太简单了,只要添加一些阻垢功能的材料就可以了,有磷酸盐~硅磷晶~树脂等等很多材料都可以,而且是符合食品标准的,太多了。

很多人总是拿目前市面上用来作为赠品的超滤类型机器作为超滤机器的标准。这类机器用了跟不用意义不大。

纯水机脱盐率为97%左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水。很多地方没有净化TDS数值在25左右(福建龙岩),有的地方纯水净化后60左右(山东青岛)

只是纯水净化后没有水垢,口感比超滤机器口感好。
第2个回答  2022-06-28
1、 超滤(UF):过滤精度在0.001-0.1 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因此未来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以达到较宽的处理范围,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 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 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3、 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也就是说用反渗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50%以上的自来水。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4、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滤芯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去除水中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对泥沙、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差。陶瓷滤芯:最小过滤精度也只0.1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清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