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有什么书好看的 推荐几本

如题所述

【高中专享】14本最适合高中生暑期阅读的好书|强烈推荐!

暑假里,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最重要的是去读书,而不是围绕教科书去做各种功夫。这个暑假,学生读哪些书?

《红岩》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红岩》是红色经典,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黎明前最黑暗时刻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代表着一个时代,传承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小说精彩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革命先烈崇高的英雄主义和分享精神,吸引一代又一代青年走进当时的历史语境,获得了真切生动的阅读体验。

《狼图腾》

作者:姜戎

这是一部获得亚洲最高文学奖“曼氏文学奖”的作品。6年蝉联文学图书畅销榜前十名,获得各种奖项几十余种。小说讲述了一位北京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不仅语言生动形象、极富个性魅力,故事传奇色彩强烈、扣人心弦。揭示了“狼性”与“民族性”以及民族兴衰的关系,令人深思。

《重返狼群》

作者:李微漪

读过《狼图腾》,学生说它是空前绝后的作品,如今狼已快被打光,以后再也不会有超越它的作品出现了。女作者用优美细腻、饱含深情的文字,讲述了她如何历尽千辛万苦养育一匹小狼、并最终将它成功放归野狼群、从而创造了人类养狼史上的伟大神话的故事。作者那种超越族群的大爱,那种舍生忘死的大勇,那种人狼相依的深情,撼人心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那种为了让小狼回归野狼群,百折不挠,矢志不移,万难不顾的精神带给孩子宝贵的精神洗礼和强烈的心灵震撼。这是一部让孩子刻骨铭心、终身不忘的好书。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这部作品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小说刻画了社会各个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我们一开始把它推荐给孩子去读时,有人很不理解,觉得三大本、一百多万字的书,孩子能读懂吗?实际上,有个同学读了之后,在第一篇读书笔记中写道:“我一打开《平凡的世界》,魂就被吸进去了。”同学们读得如醉如痴,爱不释手,多数同学不到一个月就读完了。有个同学在合上第三部的最后一页时恋恋不舍地写道:“故事到这里就完了吗?我多么希望能看到孙少平、孙少安的未来,作者能一部接一部地写下去啊!”

《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作品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老太爷一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一系列典型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这本书和《平凡的世界》一样,无论初中、高中学生,都会喜欢。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体验。

《大秦帝国》

作者:孙皓晖

《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她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兴亡之谜,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这本书是近十年最畅销的长篇历史小说。

《活着为了讲述》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要么写作,要么死去。”加西亚•马尔克斯如是说。他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巨著的作者,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标杆”。同时,他也是一个爱讲故事的孩子。他说,他努力写出精彩的故事,只是为了让朋友们更爱他。

《活着为了讲述》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自传。这一次,他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

“下个月,我就满二十三岁了。我逃过兵役,义无反顾地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儿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前行的道路上充满了陷阱、推诿、幻想,更要竭力避开无数的诱惑: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

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开篇,也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开始。从那时起,儿时所有记忆深刻的人与事、贪婪的阅读经历、身边各种奇特的现实、向权威与成规挑战的勇气将他带进了“写作”这个甜蜜而痛苦的陷阱。

《自在独行》

作者:贾平凹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他的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他是一位世间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独行者。他说:“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不断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新近推出的散文集。在书中,他研磨孤独,收获自在,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他以一个自在独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现了个人与世界相处之妙,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等角度,给内心孤独、焦躁者以心灵的抚慰。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作者:杨 绛

杨绛,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著名作家、翻译家。毕业于东吴大学,曾先后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1949年后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创作有《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译著有《堂吉诃德》《小癞子》等。2016年逝世。

杨绛的散文《老王》曾被选入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感染过一代代学子。本书是杨绛在96岁高龄时创作的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作者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到的体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生动饱满的笔触,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信仰缺失而茫然无助的人们指点迷津。书后巧置精彩随笔,增补“百岁答问”,对其看法加以佐证,语言朴实无华、感人至深。

《丰子恺:无宠不惊过一生》

作者: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我国著名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书法家和翻译家。多才多艺,著述颇丰。他的漫画作品,早期贴近现实,不乏对时局、社会的讽刺,后期多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儿童题材。风格上,自成一派,往往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让人叹为观止。他的散文,语言朴实、流畅,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两者均在海内外,引起过很大的反响。

本书是丰子恺首部全彩漫画散文集,精选其30篇经典散文和40余幅全彩漫画,配合起来阅读,当别有一番趣味。

《非洲三万里》

作者:毕淑敏

这是作家毕淑敏乘坐“非洲之傲”列车游遍非洲大地后,于2015年闭关创作的旅行札记。

“非洲之傲”是以非洲行为主题的旅行用蒸汽机车,开创于1986年,以奢华闻名于世,有“流动的五星级酒店”“铁轨上的游轮”之称。毕淑敏说:“‘非洲之傲’就像个小联合国,让我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

从南非到坦桑尼亚,列车穿越非洲大陆,一扇明亮的车窗隔开了奢华与贫穷。当车窗内的社会名流衣着光鲜,频频举杯畅饮时,车窗外却挤满了无衣无食的孩子。这种强烈的对比引起了毕淑敏的关注,在这次旅行中,她不但记录了非洲各地的人情风物,而且对车内车外两个世界做了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她还曾走进全球最大的贫民窟索维托实地考察,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写出了一个独特的非洲。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作者:奥野宣之[日本]

你会做笔记吗?你的笔记有章法可循吗?你怎样记,决定你记得怎样。《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教你如何用一本笔记将书中的精华用最高效的方式整理记录下来,只有记得好,才能记得牢!

以信息整理术闻名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创造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他倡导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学会摘抄,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的笔记需要反复重读才能凸显其价值。

读书笔记会帮助我们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如果你也想见证这段神奇的转变,那就从现在开始,随时把笔记本带在身边吧。
《我所理解的世界》

作者: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曾担任凤凰卫视全球新闻总监。因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被誉为“战地玫瑰”。著作有《我已出发》《行走中的玫瑰》《不分东西》《利比亚战地日记》等。

《我所理解的世界》是闾丘露薇离开凤凰卫视后的回顾之作,是她职业生涯的“完美总结”。书中收录的文章,集中体现了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个勇敢的年轻记者成长为一名独立成熟的媒体人的心路历程。她知道因为职业的关系,自己所能看到和经历的世界,比普通人要多得多,也正因如此,她觉得,把这些文字记录下来,是她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职责。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作者:李开元

楚汉争霸,是中国历史上的热闹话题。自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下这首千古绝唱后,后世的学者、文人乃至普通人,都对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着迷。继《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之后,历史学家李开元结合文献史籍、出土文物,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再度用从容的笔触揭示一系列未解之谜,如项羽奇袭彭城的路线、刘邦离间楚国的真相、垓下之战前的“陈下之战”等,使楚汉相争这出历史大戏更为惊心动魄。同时,作者也从楚汉时期的一干豪杰英雄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位:项羽、韩信,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们叱咤风云、可歌可泣的一生。全书语言深入浅出,专业性与可读性并具,力求以生动、真实的细节讲述一个“楚汉相争”的好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