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表现了牧民什么样的生活景象

如题所述

《敕勒歌》表现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和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

相关介绍: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如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文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敕勒歌》在布局、结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许多杰特之处。但这首诗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文学方面,它也是民族文化间互相影响、南北诗风互相融合的实例;

也是中华境内各族从征战对抗走向和解交融的历史见证,是一元主体、多元格局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典型个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敕勒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31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敕勒歌》景色《敕勒歌》景色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

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

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公元546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

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

《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谁,各界一直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斛律金是作者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作者就是斛律金。

而有人认为斛律金只是已知最早的演唱者,而非作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15
【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0-22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第4个回答  2020-12-26

每天五分钟,画一幅思维脑图,学一首必背古诗。学无止境,我们一起进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