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乐观小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教出乐观小孩! 台湾首府大学幼儿教育学系专任助理教授林美杏表示,每个孩子虽然有天生气质的不同,但是绝对需要引导,环境、教育可以带动出乐观小孩,孩子的基础教育来自家庭,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开始为孩子的学习环境做预备的工作,并营造不同的生活情境分享,因此,从原生家庭中的主要照顾者,到幼儿园的老师,都是小孩模仿的对象,唯有在友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才能够建立出乐观的人格!

掌握 孩子 3 岁前学习敏感期 孩子在两岁左右,已经开始对外面的事物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喜好,家长与老师们更需要掌握孩子3岁前学习的敏感期,此时他们不但表现出好动与热情,模仿事物的能力更是快速。

优质的学习环境 「相较之下,台湾北部都市的居住空间,因受限于地理环境,以公寓式的环境较多。」美杏老师指出,如果孩子一直在过于狭小的空间成长,而家长又碍于忙碌等种种因素,抽不出时间陪孩子去宽敞的户外空间活动,孩子的身心成长与视野都容易受到局限。 因此,美杏老师建议,家长不妨在选择幼儿园时,可以将环境的安全与空间设备列为重要的考虑选项之一,并不是指挑选在硬体上拥有最昂贵或新颖设施的幼儿园,而是要注意到幼儿园整体空间规画的安全、舒适度与空间宽敞性! 不乐观的环境 「一个很乐观的孩子如果被丢到不乐观的环境,孩子也会萎缩。」美杏老师再次强调这就是为什么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幼儿园时,应多花一点心思,毕竟孩子入学后,生活将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园所中渡过的。可以注意的就是「师生比例」,例如,保母班一个老师可以带四个,包括两个两岁以下的孩子,当老师带的孩子太多,可能就没有办法好好照顾到每个孩子。 父母与老师的关系 美杏老师进一步指出,「基本上,孩子上幼稚园后,父母也要学着放手让孩子跟老师互动,不用过于紧张地每天追着孩子问,老师对他好吗?」反而是可以利用与孩子互动的时间,自然而然地去发现孩子每天在园所中经历什么事情,与孩子相处互动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学校的老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久了,也自然而然会知道家长们在家里是如何教导与对待小朋友的。 工作比较忙碌的家长可以善用联络本或是接送孩子的时候,多与老师沟通,也可以多让老师知道在孩子还未入学前,家中主要照顾者(包括爷爷奶奶、保姆或是爸妈本身),是如何与孩子互动的,不要把教育孩子当作单单只是老师或是家长一方的责任。 此外,有些家长比较紧张,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好像变得很不快乐,就马上帮孩子转校,「事实上,到任何一个新环境,孩子都需要磨合期,家长可以多花些时间观察,再做决定。」同时,也可以好好静下心思考,孩子不开心的原因,真的是你想像中那样吗? 你付出多少,孩子其实都知道 美杏老师与我们分享一个她带幼幼班的经验,有个孩子刚来园所的时候有很严重的分离焦虑,每次妈妈离开,孩子就哭不停,于是美杏老师就常常把孩子带在身边,希望给他更多机会熟悉老师与校园。 有一天,美杏老师拿了张椅子要站上去,想去换天花板的灯管,那个孩子在旁边坐着,一边哭一边还不忘贴心地一直跟老师说:「要小心!」让美杏老师觉得孩子真的是窝心、天真与善良,明明自己还在适应新环境,很伤心、很焦虑,可是他又真心担心老师的安全,边哭的时候还是会想要提醒老师。 有些家长很容易感到不耐烦,也不愿意多付出时间与耐心,会觉得自己好像已经跟孩子讲过几百次也没有用,就不想再多做努力,其实,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更无法学会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他所遭遇的困难。 保持弹性与多元学习机会 一个乐观的孩子,也可以说是一个对自己有自信心,能感受到自己是可以做决定的孩子!美杏老师说,像她自己在带幼幼班时,不会硬性规定每个孩子要把每天园所准备的点心都吃光才能回家;或是因为不吃完点心,就惩罚孩子,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家长会觉得奇怪,或是向她反映:「这样孩子都把点心带回家,好吗?」但是,美杏老师认为,保持弹性,给孩子充裕的时间、提供孩子可以学习做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能够真正学习到如何做决定与分配是非常重要的。 幽默式管教 有时候,家长不妨试试换个角度,用有趣的心态度来观察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美杏老师提到,例如,留较长学习的时间给孩子,这也是很重要的,却经常被家长与老师们所忽略的。 「有时候孩子光是把豆子从这碗抓到那碗,再从这碗抓到那碗,来来回回好几次,就可以玩上一个小时以上,他们都不会觉得腻。」家长不要用自己的看法,觉得孩子怎么可以这样无所事事,玩一些好像很无趣的游戏,其实,当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正在摸索与成长,也唯有如此,孩子才有机会能够去发现让自己感到开心的事物唷! 避免比较心态 许多家长常常会陷入一个迷思,为什么别人家同年龄的孩子都已经学会什么什么了,但是我家小孩怎么到现在都还不会;或是,一直认为自己当年也是怎样怎样长大的,就希望将自己的成长历程完全一样地复制在孩子身上,其实这么做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造成孩子的成长压力! 这么做,教出乐观小孩! 避免乱贴标签 美杏老师认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她曾经在班级上做过一个小小的试验,在讲一个故事给班上小朋友听之前,先在每一个人的小桌子前放上3块小饼乾,然后跟小朋友说:「如果大家能听完老师讲完故事之后,这三块饼干还在,那么老师会再加3块小饼干唷!」 在幼幼班的孩子,因为最小的可能只有两岁半,认知能力还没有那么成熟,她可能就随心所欲地想吃,就边听故事边把前面的3块饼干吃光光;但是在混龄班的时候,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状况,小小孩(两岁半~三岁半)看到旁边的大小孩(四、五岁),都可以认真地听故事,先不吃饼乾,他们也可以跟着做到唷!所以几乎全班的小朋友都可以一起等待,多拿到3块饼干。 美杏老师想强调的是这是实验观察,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千万别乱贴孩子标签,认为不能够等待的孩子就不听话,就是不聪明的,如果长期累积下来,小孩子就会将父母贴给他的标签,内化成自己就是怎样的一个人,此外,唯有给予孩子完全的尊重,孩子乐观的人格才能一点一滴被建立起来。 走向户外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到了三、四岁要进入幼儿园上学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所以从很早开始,就会刻意带着孩子从事较多室内静态的活动,希望减少将来学习上的不适应。 美杏老师指出,其实,从小与其他外在人、事、物有较多互动机会的孩子,或是常常被带出去游玩的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反而是最强的!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也较高,往往还比较少发生入学后衔接的问题,因此,家长切勿因为过度担忧,而抹煞孩子渴望走向户外,自然学习成长的机会。 美杏老师进一步提到,带孩子多走向户外,除了可以培养孩子宽广的视野,另一个好处就是孩子可以拥有更多新鲜有趣的事物可以与他人「分享」唷!尤其孩子上了幼幼班,每个星期一的时候,老师会跟孩子们互动,问问小朋友星期六、日做了些什么事情呢?当孩子拥有多种不同的生活经验的时候,就能跟其他的孩子们开心地产生交流。 角色扮演的游戏 乐观的能力,是指人可以学会用不同的面向,重新思考同一件事情。因此,美杏老师十分鼓励爸爸妈妈从小就多带小朋友与其他年龄相仿的同侪互动,因为透过大量与同伴的互动机会,孩子就有更多机会学习如何自我保护、同理心与分享,进一步建立起乐观思考的能力。 小主人 小客人 让孩子当一天的小主人,请他自己去邀请朋友或是表兄弟姊妹等一起来参加活动,甚至让小朋友自己参与策划邀请的活动内容,孩子在3岁左右就可以有这个能力了。 「客人的角色,跟主人的角色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细节也都是家长可以慢慢引导的,例如,如果今天扮演的角色是客人,就要礼貌地去询问主人可不可以使用什么东西。」这么做也是让小朋友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跳脱出自己的框框,而不会因为家中排行,或是因为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就被限定在固定的角色或思维当中。 善用正面故事与示范 学者班度拉(Albert Bandura)的研究证实,花较长时间观看观暴力影片的儿童,较有暴力行为的出现,孩子甚至不用亲身去体验,换言之,孩子会模仿他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听到的道理。 长庚科技大学幼保系助理教授常雅珍进一步与我们分享,爸爸妈妈在为小朋友挑选故事的时候,可以避开「负面的结局」,多使用一些正面的故事,举例来说,讲《放羊的孩子》这个故事给孩子听,只会让孩子觉得说谎的结果好惨唷!可是,孩子并无法从中学会如何利用正向的方法与态度,去改变状况。 像爱迪生就是一个乐观的代表人物!他在发明电灯泡之前,找了上千种材料,很多人都说「你怎么可以忍受这么多次的失败?」但他不觉得这是失败,反而认为他是多学习到一种方法;他的耳朵被列车长打聋了,也有人对他说:「你一定很恨列车长吧!」可是爱迪生却认为,就是因为他的耳朵功能有问题,才能让他更专注,也更能了解到声音的可贵,因而发明了留声机!常雅珍助理教授说,像这类正面的故事,从孩子上幼稚园开始,就可以每天讲一点,慢慢教育孩子。 父母要给自己喘息的机会 美杏老师指出,家长的情绪会是小孩成长中的爆点,我们如何耐心地去教导、陪伴以及回馈孩子,他会感受到,并且用一样的的模式去生活以及对待他人。尤其有些弱势团体的家长或是单亲的父母,更要学习调适,给自己的休息放松的时间与机会,可能只是找谈得来的朋友聚在一起,喝喝咖啡,利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把元气补回来,接下来就会更有力量去带孩子,当自己心情好的时候,看孩子也会怎么看怎么可爱。 寻求成长支持性团体 如果想更进一步找到多元支持性团体,美杏老师建议爸爸妈妈可以上内政部儿童局全国资讯网站或是到各县市的社会局网页查询,都有许多很好的活动资讯,还包括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 如果刚刚成为全职妈咪,白天一整天都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带孩子,感觉有适应上的困难,除了可以在网路上找寻同为新手妈咪的社团,彼此交流之外,也可以查询保母社区系统,从中获得专业的支持与育儿知识,最忌讳的就是遭遇困难,却一直闷在心中,不但影响到自己,更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多利用图书馆资源 此外,现在 *** 也相当积极地在推动两岁以下,亲子共读相关等活动,美杏老师说到,不要小看绘本的力量,其实很多的绘本都是在帮大人们打气的唷!可以提供家长们一些新的思考或教育方向,与孩子一同学习成长,此外,各县市的图书馆也经常举办免费的育儿资讯与亲子活动讲座、研讨会等,爸爸妈妈也可以善加利用。 父母EQ 南台科技大学幼儿保育系副教授高家斌提醒,爸爸妈妈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教孩子,或是把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面对孩子,跟面对工作是不一样的,「你陪伴孩子多少,孩子自然而然就会相对应地表现出来。」此外,爸爸妈妈也要相信自己不是万能的,夫妻间应经常沟通,分工去教导孩子自己擅长的部份。 常雅珍 现职:长庚科技大学幼保系助理教授 学历:台湾师范大学心辅所博士 专长: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 高家斌 现职:南台科技大学幼儿保育系副教授 学历: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哲学博士 专长:幼儿保育政策与法规、幼儿园经营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幼儿科学游戏 林美杏 现职:台湾首府大学幼教系助理教授 学历:美国斯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Spalding) 行政管理-幼儿教育博士 经历 : 台南三一幼稚园园长    台南光华女中、台南昆山科技大学兼任讲师 专长:幼儿园经营与管理、教材教法、幼稚园教学实习 *更多内容请参考:【BabyLife 育儿生活】2013 年4 月号。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