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存世量参考表

银元存世量参考表

1.在大头铸造之前(1889-1914年),各种银元的数额为2亿-2.2亿元。据《银行周刊》统计,自光绪十五年张之洞开始在广东铸造银币以来,到1913年底,全国大约有2.2亿枚银币。根据其他数据,当新硬币在1915年初开始铸造时,旧硬币的铸造量为206 028 152枚银币。
2.北洋政府时期(1914-1928年),各种银元的数额为11-13亿元。根据《北洋政府时期铸毁银元数量》的统计,到1928年,每家工厂已铸银元(袁大头)约10.7亿元。此外,清末未销毁的银元总量估计不超过13亿元,因为新币特别是作为国家货币的铸币,需要统一货币制度,回收旧币进行重铸,这也是90%的银币实际铸造的原因,如果成色高,89%的银币会被私自收集或销毁,使其无法流通。
3.国民党时期(1928-1935年)法定货币改革前各种银元的数量。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停止铸造“元头币”,改为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俗称“小头”,由杭州、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地的造币厂铸造。确切数字不得而知。根据当时国内最大的天津造币厂的数据,铸造了9000万件。以各造币厂和天津造币厂的造币能力计算,总数不到3亿。1933年后,国民党政府“花两元不花两元”,收回的旧币由上海中央造币厂兑换成铸船,1933年至1935年生产147,442,329枚。《银行周刊》测算,中国铸币银币总量为162722.5万元,中国流通外币估算量为8000万元,中国银币流通总量为170722.5万元。
4.从民国废除流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35-1949年),世界各种银元存量为5000-56000万元。1934年,美国颁布《白银法案》,实行高价收购白银的政策,导致中国银元大量外流。据《中国近代经济简史》记载,上海的银存款(占全国银存款的30%)从5.47亿元下降到2.76亿元。由于货币供应突然收紧,企业倒闭,国民党政府被迫进行货币改革,发行纸币,废除银元流通。之后,大量银元被出口到美国。白银累计出口104,450万元,这只是正常的官方统计,不包括日本控制下的大量走私。当时中国流通的银元与银锭的比例约为8:1,此时大部分银元和银锭都被美国销毁,成为美国的国家储备。1935年,法币改革,国民党政府从人民手中收回约3亿银元。到1948年国民党政府再次改革货币制度时,估计中国还剩下5.5亿银元,发行“金圆券”后大约收回20%的银元。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都台湾前,恢复银本位制,重新制造和重新发行银元,形式与23年版《船洋》完全相同,并委托美国和上海铸造约4360万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7
根据公开资料,各种银元存世量参考表如下:
1. 大头铸造前(1889-1914年),各种银元的数量为2亿-2.2亿元。
2. 北洋政府时期(1914-1928年),各种银元的数量为11亿-13亿元。
3. 国民党时期法币改革前(1928-1935年),各种银元的数量为15亿-17亿元。
4. 民国废除流通后至建国前(1935-1949年),各种银元的存世量约为5亿-5.6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只是参考,实际的存世量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同时,这些数据也仅供参考,如果您有收藏的需要,建议咨询专业的收藏人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