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对家乡的扬子鳄,银杏都了解!那我想让幼儿对家乡的特产——吊瓜及吊瓜子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首先知道吊瓜长在什么地方,初步了解吊瓜怎么播种及收获,知道吊瓜子从哪里来并经过一定的加工才能吃,并对于家乡人种特产产生自豪感!

   目标:

  1、认识家乡的特产—吊瓜,知道吊瓜生长地方

  2、了解吊瓜及吊瓜子的形状

  3、品尝吊瓜,产生自豪感

   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瓜子、吊瓜、及吊瓜子及图片

  2、经验准备:到网上或书上查找图片

   重点:

  知道吊瓜长出吊瓜子

   过程:

  一、出示照片,导入课题

  1、出示各种瓜子,你们吃过这些瓜子吗?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呢?(逐一提问)

  最后出示吊瓜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瓜子吗?那它长在什么地方呢?

  2、认识吊瓜

  出示吊瓜图片。我们的吊瓜子住在吊瓜肚子里。你们想知道吊瓜长在什么地方吗,请幼儿把了解到的吊瓜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观看录象,农民伯伯种吊瓜

  1、完整播放录象,初步了解吊瓜生长的地方

  刚才我们看到农民伯伯种吊瓜,你看到吊瓜长什么样了?

  2、进一步了解吊瓜及吊瓜子的特征

  吊瓜是什么形状,它的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呢?

  了解吊瓜长出之前吊瓜架上的叶子

  3、播放农民伯伯收吊瓜,把吊瓜子从吊瓜里拨出来,认识吊瓜子的形状

  4、观看录象

  吊瓜子拨出之后经过加工包装变成我们现在吃到的吊瓜子!

  三、品尝吊瓜子

  1、幼儿自己尝试拨吊瓜子,请个别幼儿示范

  2、教师示范拨吊瓜子

  3、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品尝说说吊瓜子的味道!

  四、小结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去实地看看吊瓜子的播种或者到加工厂看看!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由于个别化学习中小舞台的重点开展和每周一次的音乐活动,孩子们在音乐的感受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班的孩子非常喜欢音乐活动,《五只鸭子》是一首欢快的曲子,节奏感也较明朗,而且歌词有规律,歌曲中每唱一遍小鸭子的数量少(多)了一个,充满了趣味,节奏欢快,虽然歌词篇幅较长,但内容易于孩子们所接受,非常适合大班孩子学习。

  本次活动首先在第一环节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在第二环节通过讨论引发幼儿有表演的愿望,最后幼儿分组进行分角色的表演,这个活动能在集体学习活动之后作为区角活动的内容延伸,比如幼儿可以增加小鸭子的数量,或者变化歌曲中的动物形象等。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讨论的方式理解歌词,有兴趣地学唱歌曲。

  2、尝试分角色进行歌表演,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智趣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欣赏歌曲

  今天老师请来了鸭***一家,不过好像发生点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怎么了?

  1、欣赏歌曲前5段、初步感知歌词

  提问:鸭妈妈家发生什么事情了?(泛讲)鸭妈妈有几个孩子?这几个孩子去哪里了?一共跑出去了几次?那么每一次跑出去的鸭子数量一样吗?第一次 是几只?

  2、再次欣赏歌曲,探索歌词规律(教师弹唱,请幼儿听一听每一次跑出去的鸭子数量一样吗?一次比一次的数量怎么样?)

  二、理解歌词,跟唱歌曲

  1、出示数字卡片,帮助理解歌词(根据歌词内容出示鸭子数量的数字)

  2、学唱歌曲前5段:提醒幼儿注意十六分节奏的速度。

  3、倾听最后一段,激发安全意识

  没有鸭子回家了,你们猜猜看鸭妈妈会怎么样?(想象鸭妈妈找不到小鸭时的心情)

  鸭妈妈会去找小鸭吗?最后小鸭子都回来了吗?它们是怎么回来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音乐)

  4、完整跟唱:真是5只调皮的鸭子,刚才你们唱着告诉我它们是怎样不听话,现在可不可以把鸭妈妈找回小鸭的这一段也唱进来,这样才完整。(鼓励幼儿跟着音乐,边做小鸭的动作边练习表演唱。)

  三、分角色表演,音乐游戏

  1、分组表演练习

  协商分配角色。

  师:鸭妈妈一家一共有几只鸭子?现在就请你和你身边朋友6人一组,商量一下谁来做鸭妈妈?谁来做小鸭?小鸭子跑出去5次,每一次是谁留在草地上不回家?(幼儿结伴)

  分组进行表演练习。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守株待兔》

  活动目标:

  1、理解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2、初步尝试根据画面线索提问,并用语言清楚表述。

  活动准备:图片。

  关 键 点: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故事只有图片,所以小朋友要认真、仔细的看,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2、幼儿观察图片(从开始到农夫天天站在树下)。

  3、观察解惑,初步感知。

  (1)看了故事前面这几张图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兔子自己撞在树上的事情会不会天天发生?

  师:这样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偶然的、碰巧的、难得的事。

  (3)还有谁想问问题的`?

  (4)我也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田里的庄稼会怎样?

  (5)幼儿观察故事后半部分图片。

  (6)故事看完了,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完整欣赏,加深理解。

  (1)下面,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一遍。一会请你来说说:你觉得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5、了解名字,延伸活动。

  师:刚才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守株待兔。

  6、延伸:“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许多成语像“守株待兔”一样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小朋友回家可以向爸爸妈妈学一些成语故事,以后我们来讲给大家听。愉快结束。

  附:《守株待兔》

  古时候,一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一只野兔从草丛里窜出来。它见有人,非常害怕,于是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树干上,死了。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农夫回到家,吃着香喷喷的野兔肉,非常高兴。

  第二天,农夫来到地里,可他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勤快、专心干活了。他总希望再有兔子窜出来撞在树干上。后来,农夫干脆不想花费力气,他不再种地,每天守在树干旁,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兔子,而农田里的苗因为他无心照顾而慢慢枯萎了。农夫伤心地哭了。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发展幼儿积极思考的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幼儿按种子的种类、大小、颜色等明显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制作种子标签。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黄豆绿豆花生芝麻西瓜籽南瓜籽葵花籽等若干每个幼儿一个分类瓶做标本用的纸片各种种子名称的字卡片胶带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参观种子公司,自由观察、谈自己的发现。

  二、集中讨论幼儿的发现,小结种子是各种各样的,很有趣。

  三、分类活动

  1、讨论分法

  让幼儿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分?还可以怎么分?(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种类、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

  2、幼儿自由操作,对种子进行分类。

  3、小结幼儿分类情况。

  四、制作种子标签活动。

  五、自由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对种子发芽的实验很感兴趣,本节课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上课的过程中师幼配合的比较好,幼儿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很专注,能每天到教室就到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当发现在黑盒子里、在没水的瓶子里和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里的种子不发芽时有的幼儿能主动问老师。但大多数小朋友不是很主动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投掷的动作,自由探索,迁移同伴的经验,努力投准目标。

  2、能积极参与投掷活动,体验团结力量大,分享打败大灰狼的成功喜悦。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制成大小、重量不一的彩色石头、大灰狼和各种野兽的头像、兔姐姐头饰、椅子、圈、垫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过渡:小兔子们,和兔姐姐一起做运动吧!(动物模仿操)

  二、学习投掷:

  1、过渡:最近森林里常常有大灰狼不爱劳动,来其他小动物的抢食物,所以我们小兔子们要练习本领,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引出投掷动作。

  2、幼儿集体空手练习若干次。

  3、幼儿自由选择合适自己的"石头"自由分散练习。

  4、请几位幼幼儿示范动作,提示幼儿要抓紧"石头",教师讲解动作的要领:眼睛看着前方,从肩上用力的投出去。

  5、幼儿集体再次拿"石"练习若干次。

  6、再次分散练习:要求幼儿站在线上投,提醒幼儿不要将"石头"投到同伴的身上。

  三、投准练习:

  (音乐起)"大灰狼来抢食物了"由一名教师手持"大灰狼"盾牌出现,幼儿围追在"大灰狼"旁边用"石头"把大灰狼大跑。

  四、游戏活动:

  1、以森林里还有怪兽,森林里的小动物请小兔帮忙的形式游戏:打怪兽。

  2、小兔子带着"石头"爬上高山、钻山洞、走小桥、来到遥远的森林,帮助森林里的动物打怪兽。

  3、提醒小兔子到森林里先躲起来,等同伴到齐后一起用"石头"把怪兽打死,体验团结的力量大。

  五、讲评:

  今天我们用投掷石头的方法打跑了大灰狼,而且还学会了怎样投的准,投的远,以后再也不怕大灰狼来抢食物,欺负小动物了。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折双三角的方法。

  2、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剪刀、折好的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表演猴子爬山问: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好玩吗?这是猴子爬山,小朋友想不想也来折一个?

  2、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折双三角。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它是怎么折的。请小朋友先看图示学折双三角。图一:正方形纸,对角折;图二:将两端角中的一角向上折,另一角向反面折。图三:手放进中间层向两边拉开就成了双三角;图四:剪下上面一个角,在剪下的角上简单画猴脸,夹在双三角中间,两只手在中间层的两边抽动,猴子就向上爬到山顶了。

  3、交待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朋友折时要先看画面上图示,看清楚第一步、第二步是怎么折的,第三步又是怎么折的,把每一步都看清楚再折。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注意拉成双三角的过程。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大家一起看看、说说谁的山折得最平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