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自骨精的观后感

三打自骨精的观后感

怒与恕——三打白骨精的观后感
记忆中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假设的问题,说的是如果必须要选唐僧师徒四人其中之一作为伴侣,问大家到底会选哪一个。扪心自问,自己并不确定到底会选哪一个。如果选了孙悟空这种事业型的,或许会因为过于崇拜他而失去自我,同时生活中遇到所有问题肯定要学会自己来扛,要学会习惯孤独,因为这种类型的男人肯定是会把事业放在家庭前考虑的。如果选了猪八戒,就必须要承受他的花心与无用,失落感是一定会有的,潜意识里是不会真正尊重他的。如果选了沙僧,对于家庭来说,这或许是最稳妥的选择,这种类型的男人低调、能吃苦耐劳、不会花心也不是工作狂、能带给女人长久的安心与踏实,但或许就要承受的是他的无趣与木讷。这三种类型各有利弊,实在是难以取舍。
虽然不知道自己会选择以上三款中的哪一款,但确信自己肯定不会选择的类型就是唐僧这一款的。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唐僧懦弱、自私、多疑、优柔寡断,总觉得自己和这种类型的男人相处起来还没和姐妹们相处的轻松,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性格。这样的执念源于童年时看电视剧《西游记》时的感受,尤其是三打白骨精这一集的剧情。非常讨厌唐僧的人设,实在想不明白他为什么就不能信任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徒弟呢?为什么他能忍心对保护自己的徒弟一遍遍的念紧箍咒,使自己的救命恩人身体和心理都痛苦万分,直至狠心把他赶走呢?唐僧是这样的无情无义,就像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救。从童年时起对唐僧的厌恶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简直无法动摇。
大年初一去影院看电影只为图个乐,选择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开始就是冲着特效和打斗去的,想来不过是一个降妖除魔的商业片罢了,压根没指望还能看出什么情怀和感动。但看完之后发觉剧本写得不错,内容有新意。最重要的是,多年以来对唐僧的厌恶感终于破冰,我开始学着理解唐僧了。
一开始出场的唐僧是呆萌可爱的,他劝说老虎不要吃掉自己马的时候会说:“你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它放弃舒适的皇宫生活也不容易,你不如放过它吧。”他说话很啰嗦,性格也婆婆妈妈。救了孙悟空,又收了猪八戒和沙僧做徒弟后,他与徒弟们的相处模式也几乎是朋友般的,并没有板着面孔高高在上,一脸的神圣不可侵犯,这种亲和力让我开始不那么讨厌唐僧了。
白骨精以老妇人的形象出现,唐僧会认真倾听她诉说自己不幸的遭遇,理解她并感同身受。孙悟空识破妖怪身份后一棒打死妖怪幻化成的人形,唐僧见自己阻止不了孙悟空,第一次念了紧箍咒。但事后他也会主动爬到山顶去找孙悟空谈心,他说自己和孙悟空都是同一类人,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师徒相视而笑,他们终于从一开始的互相不理解往前跨进了一步,心在慢慢靠拢。
白骨精再次幻化成年轻的女性和孩子,孙悟空不得不再次出手除妖,唐僧终于忍无可忍再次念了紧箍咒,同时赶走了孙悟空。想回花果山的孙悟空被观音挡住了去路,她说了一句话触动了孙悟空,同时也触动了作为观众的自己。她告诉孙悟空:“一直以来,你用自己的对与错,去看别人的错与对。你师父看的是心相,你看的是真相。”
白骨夫人告诉唐僧自己不愿轮回,曾经被人深深的伤害,被人当做妖孽处死,这种怨念她永远也放不下。唐僧不愿看着白骨夫人消失,为了度化她,不惜牺牲自己送她前往轮回。在唐僧看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走在往生的路上,一袭白衣的白骨夫人真的好美,面容平和而安详。坦白的说,或许是因为不喜欢《霸王别姬》中的菊仙这个人物,又或是因为其他原因,从来都不认为巩俐漂亮,觉得她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类型,但在那一刻,真心觉得她很美。电影的最后给了人们以希望,孙悟空和其他徒弟们带着唐僧的真身继续上路,观音菩萨的一滴甘露,唐僧又回来了。
看完电影,发觉自己似乎不是那么的讨厌唐僧了。中国古典小说中往往有一个缺点,就是正面人物性格塑造总是完美无缺,而反派就完全是十恶不赦。这其实是不客观的,我们所处的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人,怎么会没有缺点呢?人性是复杂的,好人就一定没有弱点吗?坏人就一定没有闪光点吗?电影剧本让唐僧变得亲民,和徒弟们平等相处,唠叨啰嗦但同时又很富有人情味儿,不再是一个只会说教的冷冰冰的躯壳。当然这或许也要感谢冯绍峰的出色演绎,他让我相信了唐僧的眼泪是真实的,痛苦是真实的,情感也是真实的。
有人或许会认为唐僧牺牲自己去救一个妖怪简直太可笑、太不可能了,谁会有那么傻?其实或许这就是宗教的魅力。宗教让人有信仰,一心向善,内心变得平和。躯壳不重要,名利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载体,把这种善念传递下去。于是开始反省自己,或许自己在生活当中往往也是像孙悟空一样,总是希望去求得一个真相,所以难免会有犀利、刻薄、毒舌、得理不饶人的成分存在于性格当中。而紧箍咒就像是时时提醒自己的一个戒律,得饶人处且饶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像《一代宗师》中所表达的一样,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代宗师,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唐僧能透过人性恶的一面去度化,他见到的是众生,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这是大爱,所以纵然他没有半点功夫,却依然能做其他人的师傅。
怒与恕,就像是孪生兄弟一般,看起来好像,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怒是奴加心,心被周遭的一切所奴役,所以为人处世中难免会充满了戾气。而恕,是如心,宽恕别人,也是宽恕自己,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与事呢,自己就真的很完美吗?对他人过分的苛责,是不理智的。或许就像高仓健先生说过的那样:“去跟那些美好的人相遇,要保持一颗对他人温柔的心,就不能站在厉风里,要去和风吹佛的地方。”亦或者是像马天宇所说的“宽恕才是真正自由”,他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胸襟,真的好难得。或许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做错事的时候,都曾希望自己能被宽恕。我们自己都不完美,又有什么权利去苛求他人呢?
看一部好电影就像读一本好书,能带给自己感悟是最好不过的感受,感谢电影带给我的一切美好与感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24
怒与恕——《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电影观后感
记忆中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假设的问题,说的是如果必须要选唐僧师徒四人其中之一作为伴侣,问大家到底会选哪一个。扪心自问,自己并不确定到底会选哪一个。如果选了孙悟空这种事业型的,或许会因为过于崇拜他而失去自我,同时生活中遇到所有问题肯定要学会自己来扛,要学会习惯孤独,因为这种类型的男人肯定是会把事业放在家庭前考虑的。如果选了猪八戒,就必须要承受他的花心与无用,失落感是一定会有的,潜意识里是不会真正尊重他的。如果选了沙僧,对于家庭来说,这或许是最稳妥的选择,这种类型的男人低调、能吃苦耐劳、不会花心也不是工作狂、能带给女人长久的安心与踏实,但或许就要承受的是他的无趣与木讷。这三种类型各有利弊,实在是难以取舍。

虽然不知道自己会选择以上三款中的哪一款,但确信自己肯定不会选择的类型就是唐僧这一款的。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唐僧懦弱、自私、多疑、优柔寡断,总觉得自己和这种类型的男人相处起来还没和姐妹们相处的轻松,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性格。这样的执念源于童年时看电视剧《西游记》时的感受,尤其是三打白骨精这一集的剧情。非常讨厌唐僧的人设,实在想不明白他为什么就不能信任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徒弟呢?为什么他能忍心对保护自己的徒弟一遍遍的念紧箍咒,使自己的救命恩人身体和心理都痛苦万分,直至狠心把他赶走呢?唐僧是这样的无情无义,就像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救。从童年时起对唐僧的厌恶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简直无法动摇。

大年初一去影院看电影只为图个乐,选择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开始就是冲着特效和打斗去的,想来不过是一个降妖除魔的商业片罢了,压根没指望还能看出什么情怀和感动。但看完之后发觉剧本写得不错,内容有新意。最重要的是,多年以来对唐僧的厌恶感终于破冰,我开始学着理解唐僧了。

一开始出场的唐僧是呆萌可爱的,他劝说老虎不要吃掉自己马的时候会说:“你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它放弃舒适的皇宫生活也不容易,你不如放过它吧。”他说话很啰嗦,性格也婆婆妈妈。救了孙悟空,又收了猪八戒和沙僧做徒弟后,他与徒弟们的相处模式也几乎是朋友般的,并没有板着面孔高高在上,一脸的神圣不可侵犯,这种亲和力让我开始不那么讨厌唐僧了。

白骨精以老妇人的形象出现,唐僧会认真倾听她诉说自己不幸的遭遇,理解她并感同身受。孙悟空识破妖怪身份后一棒打死妖怪幻化成的人形,唐僧见自己阻止不了孙悟空,第一次念了紧箍咒。但事后他也会主动爬到山顶去找孙悟空谈心,他说自己和孙悟空都是同一类人,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师徒相视而笑,他们终于从一开始的互相不理解往前跨进了一步,心在慢慢靠拢。

白骨精再次幻化成年轻的女性和孩子,孙悟空不得不再次出手除妖,唐僧终于忍无可忍再次念了紧箍咒,同时赶走了孙悟空。想回花果山的孙悟空被观音挡住了去路,她说了一句话触动了孙悟空,同时也触动了作为观众的自己。她告诉孙悟空:“一直以来,你用自己的对与错,去看别人的错与对。你师父看的是心相,你看的是真相。”

白骨夫人告诉唐僧自己不愿轮回,曾经被人深深的伤害,被人当做妖孽处死,这种怨念她永远也放不下。唐僧不愿看着白骨夫人消失,为了度化她,不惜牺牲自己送她前往轮回。在唐僧看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走在往生的路上,一袭白衣的白骨夫人真的好美,面容平和而安详。坦白的说,或许是因为不喜欢《霸王别姬》中的菊仙这个人物,又或是因为其他原因,从来都不认为巩俐漂亮,觉得她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类型,但在那一刻,真心觉得她很美。电影的最后给了人们以希望,孙悟空和其他徒弟们带着唐僧的真身继续上路,观音菩萨的一滴甘露,唐僧又回来了。

看完电影,发觉自己似乎不是那么的讨厌唐僧了。中国古典小说中往往有一个缺点,就是正面人物性格塑造总是完美无缺,而反派就完全是十恶不赦。这其实是不客观的,我们所处的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人,怎么会没有缺点呢?人性是复杂的,好人就一定没有弱点吗?坏人就一定没有闪光点吗?电影剧本让唐僧变得亲民,和徒弟们平等相处,唠叨啰嗦但同时又很富有人情味儿,不再是一个只会说教的冷冰冰的躯壳。当然这或许也要感谢冯绍峰的出色演绎,他让我相信了唐僧的眼泪是真实的,痛苦是真实的,情感也是真实的。

有人或许会认为唐僧牺牲自己去救一个妖怪简直太可笑、太不可能了,谁会有那么傻?其实或许这就是宗教的魅力。宗教让人有信仰,一心向善,内心变得平和。躯壳不重要,名利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载体,把这种善念传递下去。于是开始反省自己,或许自己在生活当中往往也是像孙悟空一样,总是希望去求得一个真相,所以难免会有犀利、刻薄、毒舌、得理不饶人的成分存在于性格当中。而紧箍咒就像是时时提醒自己的一个戒律,得饶人处且饶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像《一代宗师》中所表达的一样,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代宗师,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唐僧能透过人性恶的一面去度化,他见到的是众生,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这是大爱,所以纵然他没有半点功夫,却依然能做其他人的师傅。

怒与恕,就像是孪生兄弟一般,看起来好像,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怒是奴加心,心被周遭的一切所奴役,所以为人处世中难免会充满了戾气。而恕,是如心,宽恕别人,也是宽恕自己,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与事呢,自己就真的很完美吗?对他人过分的苛责,是不理智的。或许就像高仓健先生说过的那样:“去跟那些美好的人相遇,要保持一颗对他人温柔的心,就不能站在厉风里,要去和风吹佛的地方。”亦或者是像马天宇所说的“宽恕才是真正自由”,他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胸襟,真的好难得。或许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做错事的时候,都曾希望自己能被宽恕。我们自己都不完美,又有什么权利去苛求他人呢?

看一部好电影就像读一本好书,能带给自己感悟是最好不过的感受,感谢电影带给我的一切美好与感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2-08
有一部电视剧几乎可以说每年必放,这就是《西游记》,其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部甚为精彩和深刻。我们无不为它欢欣鼓舞,看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过程之后,使我们又一次认识了修正主义的危害性和欺骗性,彻底暴露了它们的反动本质,了解了马列主义必定战胜修正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变色龙”的客观规律,这使得我们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之下继续革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三十年多年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曾经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并且以此曾写下著名的诗一首,诗中“今日呼唤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经典之诗更贴切现实。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集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去往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白骨精企图吃唐僧长生不老之肉,先后变成村姑、村姑的妈妈、村姑的爸爸欺骗唐僧,但是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晴”所识破,并且奋起千钧棒,打的白骨精化为原形,成为一堆白骨。
这一集热情歌颂了孙悟空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穷追猛打,敢于斗争,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批判了唐僧人妖不分,是非不分,对敌人慈悲和幻想的错误思想。
http://www.oh100.com/a/201205/95667.html
对于一切“害人虫”,我们决不能心慈手软,应以铁的手腕对待于它,反之,也必将祸及自身,终身遗憾。唐僧对待敌人的心慈手软,最终在后续自投罗网,痛忆前非。唐僧在白骨精三度攻心计后,已有赶走孙悟空之意,并且责骂孙悟空野性难训,触犯僧戒。“纵然是妖,也应慈悲为怀”。一语更加道出了唐僧人妖不分,是非不分的错误思想。面对孙悟空的斗争,白骨精抓住了唐僧对取经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利用妖术假传如来法旨,用“不驱逐孙悟空,难以取经”的谎言加深了唐僧的“决意”,并断绝了和悟空师徒之情,赶走了孙悟空。而孙悟空还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完成了除妖任务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唐僧。最终唐僧恍然大悟于后续故事中,后悔自己赶走了悟空,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令人可悲的是白骨精,它的诡计多端在孙悟空面前丝毫无用,最终逃不了死亡的命运。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表明了他立场坚定,永远坚持自己的一种信仰,值得我们学习,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具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的本事,掌握真理并了解事物的本质。在对待敌人的问题上,不仅要保持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还要提高认识一切“妖魔鬼怪”所乔装打扮的“害人虫”的本事,为扫除前进路上一切阻挡人类进步的障碍而继续前进!
当今盛世,就有那么一部份人,它们擅长于以假马列代替真马列,真真假假搅的人民看不清本质,这时候我们必须高举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旗帜,绝不做类似于“唐僧”那样的政治糊涂虫,这就是唐僧带给我们的教训。
一个白骨精虽然被消灭了,但是在前进路上还有更多的红骨精、黑骨精正等待着我们,如果任由它们兴风作浪,必然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祸害。因此,我们必须奋起千钧棒,与敌人斗争到底。就目前阶段,我们要学习真马列,毛主席著作,提高认识真假马列的能力,才能使一切乔装打扮的“妖魔”终显其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