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的困惑,请帮帮忙。

我是学中文的新生,说实话,学中文并不是我的喜好,我的字很差,我的表达能力很差,我长的很平凡,我更没有特长,我不知在这个环境下能不能顺利度过4年,请帮帮我,我该怎样锻炼自己,培养什么特长?

1、失落心理

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这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2、学习不适应

一是学习心态不适应。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是班级乃至学校里的佼佼者,经常体会到优越感。进了大学后,发现“山外青山楼外楼”,自己在同学中并没有优势可言,新的竞争使许多人失去了过去作为“尖子”的位置和优越感。

二是学习目标不适应。高中阶段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顺利地通过“独木桥”。进入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因而易产生失落感。三是学习方法不适应。与中学相比,大学的上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大量的课余时间,使得部分新生常感到难以适应。  

3、人际关系不适应  

首先表现为相形之下的自卑感。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子生,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大学后,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

其中多数学生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而有些学生却因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产生自卑心理。

4、爱的缺失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初次远离家乡、远离朋友和亲人,在没有父母呵护的情形下过着独立的大学生活,他们的情感处于一种失落状态,有深层的挫折感。

另外还有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上已逐渐成熟,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交往的渴望和兴趣,但很难把握学习、友谊、爱情的关系和分寸,因而出现不适应心理。  

5、自我认识不适应  

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有自己稳定的交际圈。进入大学之后彼此陌生,受青春期“闭锁性”心理的影响,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为谨慎。

由于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表达,大学新生会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感到“知音难觅”,产生了压抑、孤寂和抑郁心理。

另外,对他人和社会的片面评价会导致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少数学生往往由于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了一些社会阴暗面,便偏激地认为社会一团漆黑,甚至将社会上一些美好的现象也认为是虚伪的,产生愤世嫉俗的情绪。  

对于这些心理困惑当然也是有办法去解决的,我们应该选择去适应。而适应也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回避两种方法,积极的适应会促进个体的发展,反之消极的逃避会阻碍个体的发展甚而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应有正确的调适方法。 

 1、学会生活 

第一,接纳现实,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来到了大学后,虽然现实与理想有差距,但要学会接纳现实,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

第二,主动适应并尽快掌握新生活的技能。一个人独立标志就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掌握生活的技能。新生应该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学会处同寝室、同班、同年级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等。

第三,正确运用心理调适策略。个体心理调试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增强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新生应该学会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如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直面挫折、处理好心理落差、选准参照系、行为补偿法等。  

2、学会学习  

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自主和能动意识,变中学时代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激发成就欲望。其次要更新学习方法,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

最后要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自己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要有计划性,要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好,克服随意性;要有规律性,要注意掌握学习的节奏。

提高学习效率;要进行合作学习,能处理好学习与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的关系,促使自己身心得到最大的发展。  

3、学会交往  

首先要掌握交往之道。大学生不能以个人好恶为标准来要求其他人,要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要学会宽容与理解他人,常作自我批评和换位思考;要客观对待别人的优势。

在承认与别人有差距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自信心。其次要学会和异性进行自然的交往,正确处理友谊和爱情的关系。 

 4、学会做人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要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在新的环境里要认清自己的实力或潜力,树立自信心。其次要学会从参照对象的多少和参照面的角度设置参照系。

最后,要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水平,在平等的交往中达到互补。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我们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的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大一新生所需资源礼包(各类学习资料和所需软件等百度网盘资源合集)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大一新生资源,包含名校公开课,英语四六级,大学专业课的学习课程,以及一些书籍杂志,电脑必备的软件和教程,还有一些可以学习的兴趣技能,应有尽有,丰富大家的校园生活,需要的可以看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aZHDzg8la-JRzQjgBHWlQ

?pwd=2D72 

提取码:2D7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09-06
大学生活第一课:思考着目标定位
大学新生入学了,校园里一片热闹,同学们朝气蓬勃。但时隔不久便会发现,一些同学的情绪出现了异常,有的懒散起来了,他们逛街、打牌、睡大觉。有的整天想心事,郁郁寡欢,落落寡合。一眨眼,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过去,他们的功课都在60分左右,甚至不及格,要补考。可以说这些现象是年复一年出现。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变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问题,不足为奇。但每个人在意识到这点后,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以避免异常情绪产生破坏性后果。因此一个问题摆在新同学面前:必须学会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如何调适呢?下面是几点建议。

及时实现角色转换

新同学的大部分情绪问题起源于不及时转换角色,因此调适自己的心理,首先要从这方面入手。社会是个"舞台",每个人都是个"角色"。人的社会角不时会转换,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这便是一种角色转换。社会角色转换了,可是有的人的角色意识仍是旧的,例如当了解放军了,仍像个老百姓;当了售货员了,在柜台上仍像个顾客。我们的同学呢?已是大学生了仍像个中学生。许多情绪问题便由此产生了。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爱玩,爱睡大觉,问他为什么,他说:"考完高考,累极了,先歇口气再说。"这是一种过分放松自己的有害情绪。有的新同学才开始上课就哀叹读错专业入错了门,他们常用懒懒散散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意,可以说,他们仍站在角色之外。还有,大学里强调自学,学习方式与中学大不相同,有的同学不了解这点,上课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悠闲得很,晚上打扑克最多的是这类同学。他们是"走了样"的角色。可见,角色意识如果滞后,人的情绪便会被扭曲。

出名的演员有句共同的箴言:进入角色才能演好戏。同学们应紧紧记住: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角色转换需有个过程,但三几周也就够了,不能过长。实现角色转换的好办法是积极参加入学教育。不少同学以为入学教育是光讲大道理,不愿认真参加。这是误解。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入学教育时,这些都将详尽介绍。全面了解这些情况,是确立自己的专业思想,顺利地进行学习所绝对必需的。一个聪明的学生决不会拒绝这方面的介绍,相反还会找更多的资料以充实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要是你发觉自己生活、学习懒散了,情绪易起伏了,应好好反思一下:我实现了角色转换没有?这会大大地帮助你拥有正常情绪的。大学生活是人生道路定向的阶段,将来向哪个领域发展,在这个阶段就基本定下来了,一定要记住自己扮演的角色,堂堂正正地演好它。

及时完成认同过程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单位中生活,如家庭、学校、工厂、机关。承认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单位内,愿为搞好这个单位出力,这便是认同感。我们看到不少大学新生入学很长时间了,仍把自己当成"校外人"。宿舍卫生搞不好,他们骂学校;伙食差些,骂学校;教材缺页,骂学校,连走路被树根绊着也骂学校。他们不管事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有不满意就骂,似乎搞好学校他们没有一份责任。缺乏认同感正是影响他们情绪的另一重要根源。

事实证明,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共同的责任感,才有搞好一个单位的基矗身在群体内,心在群体外;不为群体尽一份责任,却把群体当成进攻目标,这个群体就一定搞不好。我国经济还落后,大部分大学的生活、教学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加上大家都是初来乍到,一时的混乱现象难免,有时问题还可能很突出。如果我们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这一切,有些问题完全可以大家自己动手解决,如清洁卫生问题、宿舍秩序问题。另一些问题可以采取谅解的态度、协商的态度解决,如生活设施问题、伙食问题。这时学生会和班会能起积极作用,应尽量发挥它们的作用。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窝火、发火会大大伤害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影响团结,真是得不偿失。

要是你发觉自己对这对那都不满意,应及时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这是我的家,我该采取什么态度?我们不就是先容忍一下,再想办法解决吗?哪有样样事都大吵大闹的呢?请记住,多一份认同感,多一份风格;多一份建设性,多一份成熟。

及时扩大自己的视角

我们的同学一般都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家门,生活视角是较窄的。跨进大学校园后,就身在大城市中了,外面灯红酒绿,会形成诱惑;囊中羞涩,会感到辛酸;物价攀高,使人处境窘迫,总之,过去由父母承担的心理压力,现在要自己承担了。但他们许多人缺乏心理准备,心理承受力是相当脆弱的,因此也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河南省某高校一学生,入学仅几个月便弃学当了和尚。他因为经济困难引发对人生的失望,便遁入空门以求解脱心灵痛苦。这对同学们来说应是个教训。

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应切实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连买饭票的钱都不够,心理当然就难以承受。家长、学校都有义务帮助他们。只要不采取逃避态度,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而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扩大自己的人生视角、社会视角,对生活前景、自己的前途看得远些,开阔些,这就可以使自己对困难采取乐观主义态度。中国正在飞腾,大部分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本世纪内将达到小康,下世纪变得富裕。中国的进步,连外国朋友也为我们感到欢欣鼓舞。假如你感到生活压力影响你的情绪时,看看报纸,听听新闻,你会从中感到时代的脉搏,获得稳定情绪的力量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5-09-06
有什么活动,不管你是不是会,都积极去参加,各方面都要进行锻炼
第3个回答  2005-09-06
改专业,要不就再 参加高考 ,重来。
第4个回答  2005-09-06
过来人说:首先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其次在大学中学习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多观察周围的任何事,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果你认为大学就是为了毕业后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就太狭隘了,应该看到大学中学到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态度才是终身收益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