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出自谁的文章

如题所述

出自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别找借口 职业教育巨擘阿尔伯特·哈伯德致儿子的36封信》,《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是其中一篇文章。

阿尔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1856-1915),美国著名出版家和作家。《菲士利人》、《兄弟》杂志的总编辑,罗伊科罗斯特出版社创始人。

扩展资料:

1899年,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了《把信送给加西亚》,在《菲士利人》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轰动,这本小册子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列入全球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六名。

哈伯德终生致力于出版和写作,除了为自创的两份杂志撰稿外,其主要著作还有《短暂的旅行》、《现在的力量》、《自己是最大的敌人》、《一天》等。

1915年5月7日,哈伯德和他的妻子乘坐路西塔尼亚号客轮不幸在爱尔兰海遇难。

相关作品:

《致加西亚的信(全译本)》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著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3

《致加西亚的信((中英对照))》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著 京华出版社 2005

《自动自发》 《你属于哪种人》(美)阿尔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著 陈书凯编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服从 完成任务的学问》 (美) 阿尔伯特·哈伯德著 Elbert Hubbard 剑东编译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

《别找借口 职业教育巨擘阿尔伯特·哈伯德致儿子的36封信》 阿尔伯特·哈伯德著 白山译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尔伯特·哈伯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1

这篇文章是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写的,他把这篇文章写在了《别找借口 职业教育巨擘阿尔伯特·哈伯德致儿子的36封信》一书中。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无数的政府、企业、军队和学校,都将此读物作为公务员、职员、士兵和大学生的培训读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哈伯德终生致力于出版和写作,除了为自创的两份杂志撰稿外,其主要著作还有《短暂的旅行》、《现在的力量》、《自己是最大的敌人》、《一天》等。

1915年5月7日,哈伯德和他的妻子乘坐路西塔尼亚号客轮不幸在爱尔兰海遇难。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1856年7月19日哈伯德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布鲁明顿,父亲既是农场主又是乡村医生。他在塔福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又在芝加哥大礼堂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他曾经做过教师、出版商、编辑和演说家,1895年,在纽约东奥罗拉创立了罗伊克夫特公司,制造和销售各种手工艺品,随后又开设了一家印刷装订厂。1899年,他根据安德鲁·萨默斯·罗文的英勇事迹,创作了鼓舞人心的《致加西亚的信》

1899年,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了《把信送给加西亚》,在《菲士利人》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轰动,这本小册子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列入全球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六名。

1908年,阿尔伯特·哈伯德在《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基础上,又创作了内容更全面,思想更深刻的商业佳作《双赢规则》,更深入地阐述了主动、自信、敬业、忠诚、勤奋的伟大思想。

该书是对,《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思想的高度提炼和升华,是作者商业思想最完美的集合;同时,也是一本为人们带来成功与财富的神奇读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数百年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了所有聪明的臣子,交他们一个任务,编一本《历代智慧录》流传子孙。聪明的臣子们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完成了一本十二卷的巨著。国王看后,认为书太厚,要求臣子们把它浓缩一下。几经删减,完成了一卷书,国王还是认为长了。于是臣子们把一本浓缩为一章,再把一章浓缩为一页,又把一页浓缩为一段,最后浓缩为一句话。国王看了这句话,十分满意,说:“这真是各个时代智慧的结晶,人们一旦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担心的大部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句千锤百炼的话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天下所有的智慧是要通过努力来取得的,如果不通过自身的努力,你永远得不到属于自己的智慧,简而言之,天下的智慧其实就是努力,想要不通过努力(吃白饭),你是永远无法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所以做事要努力.
天下有白吃的午餐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的,它与我们息息相关。经济学来源于生活,他的最终目的也是为生活服务的。谈到经济学在日常生活的运用,这个运用可谓无处不在。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它的意思告诉我们,什么事情都要有所付出,不付出就想得受益,不付出就想捡到便宜,那是不可能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9-23
1.“没有免费的午餐”是弗里德曼最出名的口头禅。
2.中国谚语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6-11/18/content_5345531.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