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本意是
假借讽刺少年“寻愁”的口吻,来表现政治上坚决主张抗金、而在行动遭主降派排挤、受压制、报国无门、心情痛苦的作者,对
南宋小朝廷屈辱投降、苟求偏安行为的极大讽刺
现在人们一般都用它来批评那些缺乏生活阅历的文学青年,为创作吸引人的作品,而搜肠刮肚、挖空心思、无病呻吟,勉强写作的尴尬状态.事实上,大多数初涉创作的文学青年很想让自己其实并不成熟的想法、构思,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为此,虚构环境、编造事实、堆砌词语、生造字句等等“伎俩”都会用上,当他们自以为得计时,读者们可能只消一眼就已发现他们洋相百出、幼稚得有趣.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