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对皇后的称呼

如题所述

“皇后”或“梓童”。

皇后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后”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启就称作夏启后,后引申指“君主的妻妾”,根据荀子的观点,天子独大,没有人可与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齐”的谐音“妻”,只能叫“后”。

梓童的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

扩展资料:

皇后的其他称呼

1、椒房。汉朝皇后的宫殿多以椒涂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之意,因此椒房可别称皇后、或用以代称皇后寝宫。

2、中宫、正宫。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

3、元后、元嫡。皇帝的元配皇后可称元后,方便和继位皇后(继后)有所区别。

4、继后。皇帝的第二个皇后,区别元后。

5、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等同于现代语中所说的“老婆”。

6、天下母、天地母。皆为对皇后的敬称。

7、坤极。皇后的别称。

8、慈壶、慈闱。对皇后或皇帝生母(多为皇太后)的尊称,或是用以代称这两者的寝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梓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8

皇上对皇后的称呼:

1、皇后

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后”与“後”,古已有之。“后”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启就称作夏启后,后引申指“君主的妻妾”,这是一个位份、称谓,而不仅仅是”皇帝后面的女人“。

2、梓童

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

3、椒房

汉朝皇后的宫殿多以椒涂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之意,因此椒房可别称皇后、或用以代称皇后寝宫。

扩展资料:

皇后的产生需经过皇帝册立。册立皇后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要诏告天下,普天同庆,同时还有一项正式隆重的立后仪式。

若是皇帝在登基前已有正室,则通常不另择人选,直接将正室纳入后宫,并册立为皇后,但也有皇帝是先将正室纳入后宫,册封为嫔妃,待日后再进行擢升为皇后,如汉宣帝的妻子许平君先被封为婕妤,后立为皇后。

皇后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皇后拥有自己的官署(如汉朝的皇后三卿),负责管理后宫,理论上皇帝的所有嫔御、后宫的宫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11
梓童


  一种源自于《汉武故事》,其中曾讲到卫子夫入宫,岁余不得见,涕泣请出。武帝则因夜梦“梓树”而幸卫子夫,从而得子,并立子夫为皇后。这或许就是帝称后为“梓童”的开始。

  另一种说法是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称做「玉玺」;皇后的印章以梓木雕成,因此皇帝以「梓童」来称呼皇后。
  有学者指出,在元杂剧或明代小说中,“子童”或“梓童”不仅用于皇后之称,还用于女仙和女王的自称。 例如《金安寿》中“(老旦扮王母)子童乃九灵大妙金母是也”。《误入桃源》中“(二旦扮仙子)子童二人,乃上界紫霄玉女”。《西游记》中“子童女人国王,俺一国无男子”。这是因为神权原高于人权,稍高一些级别的神仙均可称“帝”、“后”,故仙女称“子童”不足为怪。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04726.htm

第3个回答  2011-10-11
皇后、或者按这个皇后的名字来称呼(例如:这个皇后叫什么什么婉,那就称呼“婉儿”)
第4个回答  2011-10-11
梓童 皇帝对皇后的称呼,如现今的老婆。

宋朝皇帝称皇后为"圣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