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的理论与马斯洛的理论有何联系和区别?

如题所述

马斯洛与罗杰斯是对人本心理学贡献最大的两位心理学家。

联系:

1、罗杰斯、马斯洛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探索,因此决意创立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取向,藉以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

2、罗杰斯、马斯洛都同时又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区别:

(1)、主要贡献不同:

1、马斯洛在基础理论上的建树更重要,提出了更具奠基意义的理论,如需要层次理论、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等理论,但他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较少。

2、罗杰斯把人本心理学落实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上,在临床的实际操作做出极大贡献。

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创立"求助者中心疗法",在人本主义的治疗中特别重视治疗师必须要有三个成分:真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

以其心理学思想作为基础,以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为其核心,强烈冲击了传统的教育理论,大大影响了现代西方的教育。

(2)、理论核心不同:

1、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其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性是中性的、向善的,主张完美人性的可以实现性,是一种乐观主义的美学,但他离开社会实践谈审美体验、审美活动,有抽象、片面之嫌。

2、罗杰斯关于自我的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其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罗杰斯认为,个体是完整的有机体的存在,是一切体验的发源地,且在自我实现倾向的驱使下成长与发展,其结果就是“自我”、“自我概念”的发展、扩充及实现。

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代表着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趋向。即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倾其所能,最大限度地去进行自我理解,改变他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扩展资料

马斯洛的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马斯洛在人生的两个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一些书上只能看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具体地说,按照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主要指:

1、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均退居次要地位。

2、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3、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

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4、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5、认知需要

又称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马斯洛将其看成克服阻碍的工具,当认知需要受挫时,其他需要的能否得到满足也会受到威胁。

6、审美需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对周围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欣赏。

7、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

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人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马斯洛认为七个层次要按照次序实现,由低层次一层一层向高层次递进。只有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去满足高层次。所以一定程度上,过于机械化。但是我们也要肯定马斯洛理论的完整性,以及他对管理、教育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启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马斯洛

百度百科-罗杰斯学习心理学

百度百科-卡尔·兰塞姆·罗杰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6

联系:

(1)都是心理学家。

马斯洛与罗杰斯是对人本心理学贡献最大的两位心理学家。

(2)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存在一些错误观点。

两者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探索,因此决意创立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取向,藉以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

同时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区别:

(1)主要贡献不同:

1、马斯洛在基础理论上的建树更重要,提出了更具奠基意义的理论,如需要层次理论、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等理论,但他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较少。

2、罗杰斯把人本心理学落实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上,在临床的实际操作做出极大贡献。

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创立"求助者中心疗法",在人本主义的治疗中特别重视治疗师必须要有三个成分:真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

以其心理学思想作为基础,以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为其核心,强烈冲击了传统的教育理论,大大影响了现代西方的教育。

(2)理论核心不同:

1、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其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性是中性的、向善的,主张完美人性的可以实现性,是一种乐观主义的美学,但他离开社会实践谈审美体验、审美活动,有抽象、片面之嫌。

2、罗杰斯关于自我的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其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罗杰斯认为,个体是完整的有机体的存在,是一切体验的发源地,且在自我实现倾向的驱使下成长与发展,其结果就是“自我”、“自我概念”的发展、扩充及实现。

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代表着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趋向。即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倾其所能,最大限度地去进行自我理解,改变他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扩展资料

马斯洛的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马斯洛在人生的两个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一些书上只能看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具体地说,按照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主要指:

1、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均退居次要地位。

2、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3、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

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4、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5、认知需要

又称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马斯洛将其看成克服阻碍的工具,当认知需要受挫时,其他需要的能否得到满足也会受到威胁。

6、审美需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对周围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欣赏。

7、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

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人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马斯洛认为七个层次要按照次序实现,由低层次一层一层向高层次递进。只有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去满足高层次。所以一定程度上,过于机械化。但是我们也要肯定马斯洛理论的完整性,以及他对管理、教育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启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马斯洛

百度百科-罗杰斯学习心理学

百度百科-卡尔·兰塞姆·罗杰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19

马斯洛与罗杰斯是对人本心理学贡献最大的两位心理学家。

联系:

1、罗杰斯、马斯洛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探索,因此决意创立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取向,藉以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

2、罗杰斯、马斯洛都同时又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区别:

1、马斯洛在基础理论上的建树更重要,提出了更具奠基意义的理论,如需要层次理论、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等理论,但他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较少。

2、罗杰斯把人本心理学落实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上,在临床的实际操作做出极大贡献,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创立"求助者中心疗法",在人本主义的治疗中特别重视治疗师必须要有三个成分:真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

简而言之,二人都是在精神分析学派中主张添加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从而创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不过马斯洛更注重理论探索,罗杰斯更注重实践应用。

扩展资料

1、生理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

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

2、安全需要 (safety need)

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

3、爱与归属的需要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

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4、尊重需要 (esteem need)

包括尊重别人和自我尊重两个方面。

5.、认知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

包括实现自身潜能。

在心理学上,需要层次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本主义心理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马斯洛与罗杰斯是对人本心理学贡献最大的两位心理学家,简单说:罗杰斯、马斯洛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探索,因此决意创立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取向,藉以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同时又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马斯洛在基础理论上的建树更重要,提出了更具奠基意义的理论,如需要层次理论、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等理论,但他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较少。罗杰斯把人本心理学落实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上,在临床的实际操作做出极大贡献,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创立"求助者中心疗法",在人本主义的治疗中特别重视治疗师必须要有三个成分:真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0-11
补充:两者都对心理学有着极大的贡献,但是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罗杰斯比马斯洛的贡献更大。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充当一个辅助者的角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