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短期内,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

请给予说明

因为起初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而增加。

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也即边际生产率先递增后递减的结果。

拓展资料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成本按计算根据可分为个别成本和平均成本。但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成本属于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即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

2、成本具有补偿的性质。它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

3、成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它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可以是多种资源的价值牺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资源价值牺牲;甚至从更广的含义看,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在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机会成本就有这种含义。

控制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成本中占比例高的方面:简要地将成本分为材料费、人工费和管理费等几个方面,从占成本比例高的材料、人工等方面着手;

2、创新方面:从技术创新上来降低原料用量或寻找新的、价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价格较高的材料,从工艺创新上来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的损耗量、提高成品率或一级品率等;

3、关键点:企业成本控制应从关键点着手,抓住成本关键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可控制费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人为进行调控如材料用量、机物料消耗量等可控费;

5、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将节约成本与控制者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利用奖惩的办法将企业被动成本控制转换为全员的主动成本控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起初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也即边际生产率先递增后递减的结果。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10
可变成本即要素投入成本
最开始要素投入最多,斜率最大;前期边际生产力递增,生产同样多产品,要素投入逐渐减少;之后由于边际生产力递减,生产同样多产品,要素投入增加。画出曲线是陡缓陡。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可变成本曲点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