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个中国历史伟人(要简介) 比如说有发明什么东西(比如地震仪 四大发明)或者有什么理论的

如题所述

  毕升(又作毕晟,约970年—1051年),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从《梦溪笔谈》中我们可以看到,毕升的活版印刷术并非空穴来风,是基于前人版印书籍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梦溪笔谈》对于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对于后人的研究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关于毕升的籍贯,沈括也没有交代,我们只知道毕升死后,他制做的泥活字为沈括的侄子所收藏,从这一点我们推猜毕升和沈家或者是亲戚,或者是近邻。沈括是杭州人,毕升可能也是杭州人。杭州是当时雕版印刷较为发达的地区,活字版在这里发明,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传,毕升后人因用活字胶泥伪造钱币被朝廷发现,株连九族,侥幸逃脱之族人遂改姓田、万。如今当地虽有地名叫毕家铺,但田、万姓多,毕姓无。http://baike.baidu.com/view/33366.htm

  蔡伦(61?~121)字敬仲,汉族,东汉桂阳郡人。我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
  蔡伦,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进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1]。蔡伦的发明创新不止造纸,他“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东观汉记》和《后汉书》均记载蔡伦为“桂阳人”,但其籍贯长期存在争议,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桂阳郡治所在地今湖南桂阳县人[2],一说为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市人[3]。   永平末年(75)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食邑三百户。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永元四年(92),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元兴元年(105),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   蔡伦这一改进,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奥 蔡伦画像
  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http://baike.baidu.com/view/5708.htm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   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   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 http://baike.baidu.com/view/1988.htm

  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又称“端靖世子”。朱载堉祖籍安徽省凤阳县,生于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系明太祖朱元璋八世孙,明成祖朱棣的第七世孙,明仁宗朱高炽的第六代孙,郑藩王族嫡世。
  朱载堉虽然贵为王子,但他的生活道路并不平坦,这与他父亲朱厚烷的经历有关。朱厚烷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世孙,袭父封爵,为郑恭王。他生活朴素,为人 沁阳市朱载堉纪念馆
  刚直,朱厚烷被囚禁时,朱载堉刚十五岁,他“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厚烷还邸,始入宫。”(《明史·诸王列传》)在这期间,朱载堉布衣蔬食,发奋攻读,致力于乐律、历算之学的研究,撰写了大量学术著作。隆庆元年,朱厚烷冤案平反,次年,朱载堉结束了“席藁独处”的生活,重回宫中。万历十九年(1591年),朱厚烷病逝,载堉为世子,本可承继王位,但他上书皇帝,甘愿放弃。有司认为,“载堉虽深执让节,然嗣郑王已三世,无中更理,宜以载堉子翊锡嗣。”《明史·诸王列传》即使如此,载堉也不答应,他“累疏恳辞”,执意让爵,从他父亲卒年起,直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经十五年七疏之后,神宗皇帝才予以允准,“以祐橏之孙载玺嗣,而令载堉及翊锡以世子世孙禄终其身,子孙仍封东垣王。”(同上)让爵之后,他自称道人,迁居怀庆府,潜心著书,过着纯粹学者生活。

  朱载堉自幼喜欢音律、数学,《明史》本传说他“笃学有至性”。在“席藁独处”期间,他潜心著述;在恢复了王子身份以后,他仍然以学问为主,务益著书,从而为后人留下了 朱载堉《乐律全书》
  丰富的著作。嘉靖二十九年(1560年),他著《瑟谱》,万历九年(1581年),他完成《律历融通》等书;万历十二年(1584年),又完成《律学新说》。万历二十三年,载堉“上历算岁差之法,及所著乐律书,考辨详确,识者称之。”(《明史·诸王列传》)这里提到的“乐律书”,即《律学新说》,而“历算岁差之法”则包括《律历融通》四卷、《圣寿万年历》二卷、《万年历备考》三卷、《音义》一卷。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载堉献其新近完成的《律吕精义》一书(包括内篇、外篇)。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著成《算学新书》;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上《操缦古乐谱》等著作。此外,尚有不明撰述年月的《乐学新说》、《灵星小舞谱》、《旋宫合乐谱》、《六代小舞谱》、《小舞乡乐谱》、《二佾缀兆图》、《嘉量算经》、《圆方句股图解》、《律吕质疑辨惑》等。上述著作,大部分都收入他的《乐律全书》中。(本条内容,参阅了戴念祖的有关研究成果)http://baike.baidu.com/view/65278.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