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怎么理解?

如题所述

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30

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1-01-14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3-01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说的,可以参看《传习录》他的讲解,是讲知和行的关系是一体的,解释成理论联系实际,不是本意。况且若理论非要联系实际才行,那就是否定前沿科学家做的理论工作,这些理论也许完全不会考虑联系实际。
不能把认识和实践当两回事,二者是一体的,在实践中认识,而任何实践也必由认识产生。二者没有一刻分开过。你实践不行不是说明你知强行弱,而是根本‘知’不行,‘行’只是‘知’的外在体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5-25
意思很简单,就从字面上来理解即可:你脑子里意识到了要什么,你就去做什么,努力去实现,就是要立刻付诸行动,而不是想归想,做却不知猴年马月才做,那样是做什么都不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