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简介

如题所述

近体诗(格律诗)简介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到了唐朝,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因为这种受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约束的诗体是新近形成的,所以唐朝人称之为“近体诗”。“近体诗”称之为“格律诗”,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

  

近体诗一是:五言绝句。二是:五言律诗。三是:七言绝句。四是:七言律诗。近体诗只许押同韵部的平声韵。

  

“近体诗”,前人概括为四句话:“限字限句有定数,平仄相间要协调;对仗恰当要工整,用韵韵部要统一”。

 

什么是平仄 ?平仄声是诗词格律的基础。讲究平仄,这样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朗朗上口不必非用平水韵。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了汉语拼音中一声二声(阴平、阳平)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即可,至于入声,那就学中慢慢掌握。

  

写诗要求押韵,按照格律,一首诗的用韵应统一。也就是说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无韵或押其它韵部的字。一般常用字可以在《佩文诗韵》找到。绝句和律诗的首句,一般是可以押韵的,也可不押。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字必须押韵。做诗如果没押韵,叫出韵或落韵,写诗要押平声韵。现代人写诗,可以按《平水韵》,也可以按现代汉语拼音的新韵,但不可混用。

  

近体律诗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

  

黏(粘)和对。诗的一、三、五、七等奇数句称为上(出)句,反之,偶数句为下(对)句。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称之为“对”,错了就是“失对”。两句为一联,后联上句与前联的下句平仄相同,称之为“黏”错了就是“失黏”。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杜甫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拗救和变格 对于诗词格律应严中有活,可以有拗救和变格等。近体诗中,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就是每句七言诗的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做要求(五言一三字)二四六字必须严格遵守(五言二四字)。但对于(仄)仄平平仄仄平和平平仄仄平两种句型中七言第三字和五言第一字,必须要用平声。否则即拗,也就是“孤平”,此乃诗家大忌。如果用了仄声,就必须在本句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用平声字补偿。这为“孤平拗救”。

  

对仗。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组成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腹联、尾联。中间两联的上下句要对仗。对仗按要求平仄声相对、词性词意相对、语法句式相对。对仗有两忌:一是“合掌”,即一联中上下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基本相同。二是两联对仗方式雷同。两联的句式应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对仗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

  

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义词。前面所举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而“垂”对“涌”,“平”对“大”,“阔”对“流”,也都是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形容词的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律诗分为两种,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通常所讲的七律或是五律是指每首八句的律诗,另外七言排律和五言排律,是指在八句以上的长律。顾名思义,律诗和绝句一样是格律化的诗体,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除了开头和末尾两句以外,所有的句子都要两两对仗,同时也不得押错韵,哪怕是长达数百句,也要遵循这个规定。

  

七律是古诗词体裁的一种,字数较多(8句56字),能完整地表达创作者的意愿和感情。七律的第1、2句是第一联,又称首联,第3、4句是第二联。称颔联,第5、6句是第三联,称颈联。第7、8句是第四联,称尾联。

  

和绝句不同,律诗是要求对仗的,即第二和第三联必须对仗,第一和第四联可不对仗。具体来说就是颔联的第3、4句之间要求对仗,颈联的第5、6句之间要求对仗。对仗要求句型相对,比如第3或第5句是主谓结构,那第4或第6句也必须是主谓结构。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即第3、4句之间以及第5、6句之间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虚词、代词等都需要相互对应。

  

格律诗有章法、句法、字法之说。字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炼字,诗词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谓词”,把这个字炼好了,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所谓“一字千金”。著名的“推敲”典故,就是这个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