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z轴对刀

我以前干的数控铣,多把刀具使用时,第一把刀通常把z轴坐标输入到g54坐标里,把刀放工件表面,G54 里Z0 测量,第二把刀摇到工件表面,然后输入H2 刀补里当前绝对坐标值,如 302.85 INPUT,当然是从N2程序开始才加G43,N1程序段什么也不加,直接G90G54开始,一直这样用,但我发现别人不是这样对刀,N1程序开始也没有写G43,绝对坐标Z值一直和机械坐标Z值一样,他们把刀尖放在工件表面,输入当前机械坐标Z值,也就是说我一直是把绝对坐标作为刀补基准坐标,他们直接从第一把刀就把机械坐标作为刀补标准,我以前开的数控铣在刀补界面输入z10不会出测量选项,只有在g54里才有测量,而加工中心却直接在刀补界面测量,他们程序头没有写g43,直接写了t1,H1怎么读出来呢?第二程序开始加G43,怎么回事

一、标准到+每把刀相对标准刀的差值


1、选择一把刀具(也叫做标准刀)进行对刀,把对刀后得到的Z轴机械坐标值输入到G54中的Z轴。


2、分别测出其余刀具相对于标准刀的差,注意此处带正负号输入,做好记录。当有机外对刀仪时,相对差值可在对刀仪上进行,没有时将在机床上进行。


3、把记录的数值一一对应输入到相应长度补偿值中,长度补偿分形状补偿和磨耗补偿,记录值为形状补偿值。注意:在加工程序中均用G43+形状补偿值,不再出现G44指令。


特点:操作麻烦如需分别测出每把刀相对于标准刀的差值;对应关系复杂,当标准刀更换时,其余刀具长度都将受到影响,需要做一些调整;适应性不强。




二、直接采用长度补偿H功能


每把刀都单独进行对刀,把对刀得到的机械坐标值分别输入到相应刀号的长度值H中(此值均为负值),它们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G54中的Z值为0.当有机外仪时,只需要选一把刀进行对刀,其余刀在对刀仪上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选一把平刀(也是称为标准刀)进行对刀,把对刀后的Z轴机械坐标值输入到相应刀号的长度值H中,设次值为L。


2、利用对刀仪测量出每把刀相对标准刀的差值,标准刀长,差值为负,否则为正,并做好记录。


3、用标准刀的长度值L分别加上测量后的差值,再输入相应的刀具长度补偿值H中。


特点:刀具之间相对独立,不存在相对关系,操作方便,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在数控加工中心操作中,当刀具较少时,如6把以内,也可以把刀具的长度补偿分别输入到G54~G59中,这样每把刀对应一个坐标系。

扩展资料

原理

车床本身有个机械原点,你对刀时一般要试切的啊,比如车外径一刀后Z向退出,测量车件的外径是多少,然后在G画面里找到你所用刀号把光标移到X输入。

x按测量机床就知道这个刀位上的刀尖位置了,内径一样,Z向就简单了,把每把刀都在Z向碰一个地方然后测量Z0就可以了。

这样所有刀都有了记录,确定加工零点在工件移里面(offset/setting),可以任意使用一把刀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

这样对刀要记住对刀前要先读刀,有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用夹头对刀,我们知道夹头外径,刀具去碰了输入外径就可以,对内径时可以拿一量块用手压在夹头上对,同样输入夹头外径就可以了。

如果有对刀器就方便多了,对刀器就相当于一个固定的对刀试切工件,刀具碰了就记录进去位置了。所以如果是多种类小批量加工最好买带对刀器的。

节约时间,以前用的MAZAK车床,换一个新工件从停机到新工件开始批量加工中间时间一般只要10到15分钟就可以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朋友你好! 你说的那个意思我明白, 加工中心的对刀 第一把刀可以当作基准刀 碰到工件的表面 然后在G54坐标测量Z0,(这时不要慌把刀具摇上去,在) 接着在相对坐标把Z归零. 后面的第二把 第三把......等等,都按照第一把刀具的长度来补偿,,, 第二把刀具开始用G43 H--多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16
G43H1T1M6 G43不变;H1对应刀库Z补正的第一把刀;T1表示刀库第一把刀;M6表示换刀;
G43H2T2M6 G43不变;H2对应刀库Z补正的第二把刀;T2表示刀库第二把刀;M6表示换刀;
以此类推
特别主要刀具号-就是T1,相对应的Z轴的对刀补正数就是补在H1里的,以此类推。
第3个回答  2010-12-17
当刀尖贴近工件表面时,你输到刀补里的z向值加上坐标系里的z向值(注意用的是哪个坐标系,G54和G55是不一样的),应该等于机械坐标值。还有就是G43后面的H跟的数 要和刀补里输的数 的刀号一至,否则,你对的就不是你用的刀。例如:程序里是,G43Z50.0H2那么刀补就要输到2号刀补上
第4个回答  2018-11-22
能不能发个视频来给我看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