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如题所述

古徐州,大徐州,和现在的徐州!(摘抄)
古徐州,大禹治水时的九洲之一,位于黄海之滨、豫州以东、青州以南、扬州以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北必经之路、五省通衢之所,当然现在看来只是四省,所说的五省其实应当是包括徐州本地为一省的说法的。古徐州所统领之地包括现在的江苏的徐州、淮阴、连云港及盐城地区,山东的枣庄、临沂、济宁和、安徽的宿州、亳州、淮北地区,河南的商丘一部。吕氏春秋曰:泗上为徐州,鲁也,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由此可见,徐州不但是兵伐之地,而且还是个中华文化起源这所在。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均是古徐州人或大徐州人。

我们现在所说的兵家之地在历史上首先是以中华文化起源之地呈现的,之所以能作为中华文化文明之源的徐州,恐怕是源于中原地区的不断兼并和征战,文化人一直没有机会治学搞学术研究,别的地方的人就是出的人才也都是把聪明劲和治学才能用于了国与国这间政治倾扎和战争角逐,秦以前的重大战争都是发生在徐州以北以西地区的,夏商时期的蛮夷之地因为有了周公后代的经营变成极为富庶,这为以后的文化萌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偏居一偶使得战争相对较少,战争少而安逸富庶的徐州也是徐州人彭祖能活到八百岁的原因罢。

徐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主要是汉人中央政权向南方扩张以后,秦以前的中央政权基本上是以中原展开争夺的,徐州以南地区相对安逸,汉以后的汉族中原政权在向南和向东的扩张必须经由徐州,作为古九州之一的徐州是在二个大徐州人的沛县人沛公刘邦和宿迁人霸王项羽二人之间展开生死的,由此徐州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变革,自尚文转化成尚武。而此前和徐州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鲁国前期的三次重大战事是与北方的齐国发生的,而最后灭亡鲁国的楚国并没有和鲁国发生过什么能够引人注目的战争,以至于最后被楚国吞并有点水到渠成的意思。由此看出鲁国人善治国营生但是不善征战打仗,作为古徐州雏形的鲁国和宋国对于打仗并不在行,最后都让人灭,虽然鲁国和齐国开战的三次都胜了,但自从齐国强盛以后鲁国基本上就自认作齐国的小媳妇了,所以也没有什么仗可以打的了,更多的时候是作为齐国和楚国之间的缓冲地的。这也是孔老夫子一直要求各国遵顺守礼的原因吧,打不过就我们说理嘛,只是历史从来都不是说理说出来的,儒家老祖宗的愚腐可见一斑,不强壮肌肉光练舌头是害人也骗已啊。

自从徐州本地人的刘邦做了皇帝,徐州人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他把自家的老巢交给了和他关系最铁最听他话也最聪明最有才气的小弟刘交经营,封为楚王坐镇彭城,这个时候的徐州就叫彭城。刘交在位二十四年,彭城的文化特色有极大的体现。也就只有这二三十年的光景。是到了刘交的孙子戊时,戊和吴王合谋造反,结果让周亚夫率兵打败,从此以后的楚王就和各路藩王一样只是名义上的王了,只吃奉禄,其实和郡县无异了。这段时间其实从汉高祖到汉景帝也是认为徐州只是通向吴地蛮夷之地的一个通道。打败七王后的汉朝政权开始经营吴地了,那时的彭城作为南下的交通要道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来了,从此兵家必争之地的名号就冦于了徐州,徐州也从此把文化之地的帽子甩入了屁股后面,一心一意的作为尚武之所在屹立于中华史册上了,好象徐州人的好日子也就就此打住了,南来北往的马蹄铁甲始终贯穿着徐州汉以后的整个历史。

据统计,到淮海大战为止,徐州地区经历的战争四百多次,平均每十年就得打一次仗,特别是汉以后更是战事频繁。徐州作为富庶之地因为战争逐渐变成了杀伐之地,经济也是直落而下,整个封建时代的徐州的农民起义在徐州成了一大特色,出产了众多的皇帝,由此皇帝成了徐州的土特产了。有人说整个封建时代,中国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徐州籍皇帝的统治下度过的。汉朝的刘家皇帝、三国的曹家魏王、宋朝赵家皇帝、明朝的朱家皇帝,这些皇帝的籍贯说起来都是大徐州的。大凡来说,徐州籍的皇帝都是混世魔王出身,贫苦百姓的底子,揭杆造反的主儿,改朝换代的人物。

作为战略要地的徐州的交通也在不停流经的朝朝代代的风流人物经略之下变得异常的发达起来,打仗必须得有车马交通的。更主要的是徐州以东是沂蒙山区和苏北泥淖之地,徐州以西则是高度落差达四百米的大别山麓,再向西则是巍峨秦岭,南北一条路,只有经徐州北上南下了。徐州自古水陆交通发达,故黄河更是穿越其中,而近代更是铁路公路交错纵横,扼制天下。正是历朝历代战争中的车辙马屎才把徐州压实熏涮得现今这般古朴厚实、浓重浑宏。

现在的大徐州对于徐州人来说可能一直就有这个愿望吧,按理一个地方辖区的应当更多的从地理上来考虑划分的,而徐州好象是个例外,新中国成立后,徐州一度划归山东,后来又成为江苏的一个专区,辖区包括现在徐州地区及现在的连云港,也就是原来的新海连市,及淮阴的绝大部分,还有安徽宿州的相当一部分,另外山东滕州的几个县也划归了徐州专区。基本范围和历史上的徐州还是有点相对应的,只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七七八八的一顿折腾,把徐州搞得头不是头、脸不是脸的了,七拆八划的,把个好好肥肥的徐州糊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看来看去就象是江苏的一段短尾巴。这也就是现在的徐州人一天到晚想捣鼓一个淮海省出来的重要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徐州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按现今时间换算为13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徐州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古彭徐州,历史悠久,地杰人灵。龙飞之地,将相之乡。猛士如风,谋士如云;文人骚客,艺术大家。数不胜数;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彪炳史册。历代徐州籍的开国皇帝就有数人之多。 除刘邦外,南朝宋武帝刘裕,南唐烈祖李昪,南 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后梁太祖朱全忠等都是徐州籍。
  徐州籍的王侯将相更是层出不穷。刘姓诸侯王遍及汉朝各地,自不必细说。单就随刘邦征战功成丶裂土分封的异姓侯就有 20多人。如“五里三诸侯”的安国侯王陵、绛侯周勃、汝阴侯灌婴,萧何、曹参、周昌、樊哙等。东汉末年,被誉为江东第一谋士的彭城人张昭。东晋骁将刘牢之,清初状元李蟠,清雍正重臣李卫……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02
徐州是江苏省西北部一个重要城市,它位于黄淮两水间,地据鲁、豫、皖、苏四省之要冲,是津浦、陇海两铁路之枢纽;徐州四周山峦重迭,河川纵横,在我国历史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南京政府鉴于徐州战场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全国的抗日大事,决心在此进行一次会战。1937年10月,李宗仁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直接指挥徐州会战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徐州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传说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历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开国皇帝,故徐州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
第3个回答  2012-03-02
古人云:“得徐州者得天下”。“失徐州者失天下。”
纵横中国五千年发展史,毫不置疑地验正了徐州之举足轻重政治军事地位及交通地位 徐州之名由来久远,徐州前身源于四五千年前的“九夷之首”---徐方、徐夷、淮夷或徐国为核心东夷集团,乃主要以彭城一带为活动中心的(大)徐州区域。徐国为核心东夷(淮夷)集团是先秦史前华夏文化文明重要组成部份.
茫茫禹迹所定九州”即《尚书.禹贡》所云:“海、岱及淮为徐州”即据此而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早已表明徐州之举足轻重的显赫地位。
九州之一徐州,源于“徐文化”,它与“彭文化”、“汉文化”三位一体,代表徐州雄浑厚重城市文化底蕴积淀及形像,在中国发展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及产生过重要影响。
根据中国上下6000年发展史。东夷首领蚩尤与黄帝的诼鹿之战实际上应是在彭城(今徐州市区)一带展开的。九黎(夷)之君蚩尤起兵伐炎帝,终败于黄帝。
黄帝乃定都蚩尤旧地——涿鹿( “彭城” 原名,蚩尤所改),以抚西土,后又还都有熊。即《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舆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 这是符合当时双方地理位置及实际活动情况的,可参考吕思勉《先秦史》早已纠正涿鹿原始地当在彭城。徐州师范大学王云度(无锡人)教受也力持此说.....。由此开中国战争之先河。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徐州市现辖5区5县(市)。
第4个回答  2012-03-02
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中国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老家,是“道家基地,天师故里”,也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佛寺“浮屠仁祠”即诞生于此。现为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亚洲硅都”的美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