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的春节作文500字

如题所述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最喜庆、最温暖、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临海是一座千年古城,它所积淀下来的传统习惯自然丰富、精彩。临海的春节,实际上从十二月廿四就开始了,要到过了元宵节才能算是把年过了。老人们有句顺口溜:“廿四掸蓬尘,廿五赶长工,廿六做馒头……”临海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从家家户户放鞭炮、谢年,到舞龙舞狮闹新春,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中国大地都沉浸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
临海的春节习俗中,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扫尘是重要的环节,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新春扫尘有虚州“除陈布新”的涵义。廿五赶长工的意思,就是不管是经商的种地的做工的,都要停下来了。廿六就开始准备年货了,然后开始请灶神谢年等活动。在农村,每一家都有灶神,灶神就在火灶上方,老式的火灶上还为他特地做一个佛龛,灶神可以是一张手写的方红纸,也可以是一张印着财神样的贴纸,我在外婆家看到的是一块瓷砖的质地。灶神的佛龛边也要贴对联的,一般是“上天报喜事,下界报平安”横批可以是:“五谷丰登”或者“六畜兴旺”或者就简约到“吉祥”两字。字数不在多少,但是其意义深远,含义深刻。一年就要过去了,感谢灶神每天为我们带来可口的饭菜,于是在一年就要过去的时候,要在灶神前焚香,然后盛一碗包有糖馅的糯米圆。请过灶神之后大家才开始吃饭。谢年主要是感谢上天一年来的保佑与恩泽,并许愿以祈来年。一般是要去土地庙的,在农村,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土地庙,保佑土地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各家去土地庙插烛焚香烧纸钱,供上猪羊,然后跪拜。时常在外的人们,在这里聚首,也难免进行相互问候,话题对路的,便直接聊开了,待到家人在一边催促“可以打炮仗了”才笑着约“有空再聊”。
临海的春节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如不准扫地,不准将水倒在地上,不准动刀,不动针线,不劳作,不经商,不许骂人,不许讨债,不许打架,即使在平时有仇的这一天也要和睦相处。正月初八俗称“上八”,过去也是张家渡“开市”之日,各家各户初八早饭都要煮米饭吃,叫“上八饭”。过了上八,民间新年礼拜活动就算告一段落。但正月活动正式结束的,还应该是过了正月十四,因为人们十四夜“闹花灯”、“接财神”,财神出街后宣告结束。
临海的春节习俗中,元宵习俗也很有特色。临海人元宵不吃汤圆,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过,而在十四过。据《临海县志》记载,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怕朱元璋在元宵节前来袭击,便把元宵提早了一天。另有说法是方国珍(一说秦鸣雷)母亲每逢朔、望都吃素斋,方国珍为了让母亲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就把元宵改在十四过了。也有说因为方国珍夫人董氏是正月十四生日,所以把元宵提前一夜。还有人说临海明代状元秦鸣雷因为十五斋戒食素而差亩蔽提前过元宵。甚至也有人说是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因作战机密被泄露而将计就计把元宵提前一夜,等等。传说归传说。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也无从深挖这个“文化底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做羹,临海人称之为“搅”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搅成一锅羹,一般有芥菜叶、冬笋、猪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瓣、豆面、香菇、木耳、蛏子及其他小海鲜,煮熟后加入山粉,搅和搅和,调味出锅。由于原料丰富,这种羹往往一搅就是一大锅,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的。十五晚上会吃素羹,与十四的咸羹相区别,称为甜羹。元宵活动一般在正月十三至十七间,十四夜为高潮。
临海的春节,从腊月廿四开始,到正月十四结束,期间充满了各种传统习俗和活动,体现了临海人对春节的重视和热爱。这些习俗和活动,不仅丰富了临海人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