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利大还是弊大?

历史知识辨析

焚书坑儒是一次很大的政治风暴,秦始皇的许多政治对手在这一次风暴中烟消去散。个人认为,我们所学的历史课本并不是历史真相。请不要说皇帝没有政治对手。秦王统一天下之後,扶蘇的老师曾提出“师古”之说,就是分封诸侯。周朝分封诸侯是中土八百年战乱的根源。那麼当时朝堂最大的矛盾就是分封诸侯和秦始皇本人所坚持的中央高度集权制的法家思想的矛盾。秦始皇就如一个孤独的剑客,面对要求分封的宗室贵族,豪门贵族,军功贵族,他选择了亮剑,几千年後的今天,我们根本不了解矛盾有多大。自周公分封诸侯以来,分封是当时的主流思想。皇帝没有朋友,没有仁慈,他们为保住江山,根本就是六亲不认,何况是从十三岁登基为王的秦王赢政,死在他手下的对手不知千千万万,哪裏来的仁慈的说法。秦始皇最後失败了,他不立太子,应该是有原因的,第一个原因是扶蘇的母亲是楚国公主,而楚系外戚曾经是秦昭襄王时期被赶出咸阳,而昭襄王死後後又卷土从来的一股在秦很大的政治力量,{武安君白起也是死在这一政治风暴中}也是秦始皇刚刚登基为王时给於最大的制肘。嘿嘿,,,可以自己去找真相。可以说秦始皇一生分为四个时间,一是十三岁为王,二是隐忍多年,到二十一岁统一王权,三是征伐六国,四才是一统天下。不了解分封与法家中央集权的矛盾有多大的人,我可以举一例子,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後,执行中央高度集权制,帝国十五之後分崩离析,因为步子迈得太大。後项羽得天下之後不采取集权制,而又倒流历史一口气分封十八个王,自封西楚霸王,不到几年身死乌江。刘帮得天下之後,吸取了两人的教训,执行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国策,并且不封异性王,所以韩信必死,彭越之流的人更不用说了。最後成功了没有,并没有,刘帮死後,暴发了七王之乱,厉害了吧,都是分封惹的祸。汉武帝执行了罢拙百家,独尊儒术,而後中土的思想才归於统一。其实他在走秦始皇的路,罢拙百家和焚书的性质是一样的,如果说分封的思想和法家集权制是一种矛盾的话,那还不如是两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对於国与民的安定来说,百家争鸣并非好事,百家争鸣是大争之世的产物,是人们对於战乱之後撰归於何处的思考,大争之世是百家争鸣的生存的土壤,一旦天下一统,那麼就必须要统一文化,统一思想,则汉武帝的明为尊儒,其实是外儒内法的思想就此诞生。那麼利大与弊大就一目了然,中土的分裂给庶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统一是唯一的出路。作为千年之後的我们,只能为我中华民族感到悲哀,因为中华民族历史不但悠久,而且内容精彩,丰富。多少风流人物,多少改朝换代,兴与亡,百姓皆苦。利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8
要是考题的话,必须说弊大于利,虽然是统一思想文化的需要但手段过于残忍,严重摧残文化,禁锢思想。
若要事实的话,肯定的利大于弊了,从维护国家统一看,当时必须统一思想文化,因为天下刚刚统一,民心不稳,必须从思想文化上控制人民。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也是么,秦始皇是“罢黜百家,独尊法术”而已,无论的儒家,文字狱,八股文什么的都是控制人们的思想文化。
说说焚书坑儒自身。焚书:书是烧了,可是战国百家思想却都留下来了,我想一定也会有我们所不知道思想遗失了,这肯定是弊了;坑儒:共坑了三四百人,而且多是术士,什么是术士,就是一帮为秦始皇找不老药的无业游民,也有几个我们今天看来是化学家始祖式的人。儒生也没几个,而且当时是百家书生,所以坑儒无伤大雅。历史之所以咒骂坑儒是因为后世有发言权的人物几乎都出自儒家,特别是史学家。战国时代孔子的名声绝对没什么,可是他的后人得道了还能说老师坏话么?也许会说,汉武帝之所以选择儒家,说明儒家好呗,可是宋以后儒家的弊端就出来,看来也好不到哪,而且武帝和后世统治者嘴上虽称赞儒家,但他们自己用的多是法家,也有用道家的,为什么?因为儒家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不提倡造反,这就是儒家能成为统治思想的根源,但然不是说儒家不好,只是说为什么儒家会被统治者选中。
而我们今天依旧是有点儒学一家独大的感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他们的思想你很难说谁好谁坏,秦用法家一统天下,如果法家要是一直都是统治思想那么今天法家就会发展成法制思想;汉初用道家思想,使民无争恢复生产,要是发展到今天,社会生存压力不会这么大,人民幸福感指数会很高;要是儒家能继续一统天下(新文化运动之前),我们的社会会长幼有序,不会有今天许多你想不通的问题;要是马列主义能真正的控制人民的思想(改革开放之前),大多数当官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建国时中国很穷却能迅速崛起就是人们有劲往一处使,没多少人懂得私心,大家开心的多。
我们今天官方统治思想是马列,同时还提出学儒,而民间思想开放,开放到泛滥的程度,之所以说泛滥是因为还没有百家争鸣的迹象。相比之下觉得思想统一好还是争鸣好呢?战国百家是随七国归一而终,欧洲文艺能复兴,是因为到今天一块和中国差不多大小的面积国家比中国的省份还多。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如果你要的是试题答案就算了。
从短期看是利大于弊。秦始皇统一天下在即,不能有公开的不同声音,这只会扰乱人心。当一切说服手段无效之后,暴力是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的必然选择。通常对于异见者,说服手段都是无效的。达到思想统一之后,所有的力量才会往一个方向努力。耄的延安整风运动也是如此。
从长期看是弊大于利。思想统一不能够产生进步,只会倒退。好异求新也是人的天性,很多进步的东西都是在求变的过程中产生的。扼杀人的天性,怎么说都是罪过。
从历史上看,焚书坑儒是个伪命题。那只是个案。而且坑的到底是儒还是方士还未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07

第4个回答  2012-02-28
弊莫大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