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个宋朝的官阶列表

如题所述

正一品:

诸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王,尚书左右仆射。

从一品:

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光禄大夫为。

正二品:

门下侍郞,中书侍郎,诸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

从二品:

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

正三品:

诸宣奉、中书舍人、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上护军。

从三品:

诸正议、通奉大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开国侯,护军。

正四品:

诸通议大夫,给事中,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

诸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

正五品:

诸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

从五品:

诸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

正六品:

诸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骁骑尉。

从六品:

诸朝请、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尚书诸司郎中,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飞骑尉。

正七品:

诸朝请、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尚书诸司员外郎,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开封府司录参军事,枢密副承旨,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太子侍读、侍讲,两赤县令,云骑尉。

从七品:

诸承议郎,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诸率府率,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武骑尉。

正八品:

诸奉议、通直郎,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开封府诸曹参军事、军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

从八品:

诸宣教、宣议郎,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

太子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监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京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官,诸州签判,节镇、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

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诸州上中下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三省枢密院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诸承事、承奉郎,理亲民资序者,承务郎准此。

正九品:

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主簿、尉,三京赤县主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

从九品:

诸承务郎,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中、下州诸司参军,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

宋朝的官员品级十分之复杂,分别由差遣、本官阶、散官阶、勋官、爵位,贴职等组成。

差遣:实际上做事的岗位,多数为临时工。

本官阶:又称寄禄官,即享受怎么样的待遇,名称就是三公六部九卿等前代留下的官职。

散官阶:实际的上的等级,又以文资和武阶对应文武大臣。

勋官:共十二转,荣誉头衔,并无实际作用。

爵位:荣誉头衔加额外补贴,封邑与实封往往不一样。

贴职:专为文人而设的荣誉称号,如某馆某阁大学士、学士等。

元丰改制时曾废掉差遣以本官实任,以散官阶定俸禄。

另附政和末年散官阶:

文官: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宣奉大夫、正奉大夫、正议大夫、通奉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奉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奉直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奉大夫。

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承议郎、奉议郎、通直郎、宣教郎(原宣德郎,政和避宣德门改)、宣义郎、承事郎、承奉郎、承务郎、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从事郎、从政郎(崇宁时通仕郎,政和再换)、修职郎(崇宁时登仕郎,政和再换)、迪功郎(崇宁时将仕郎,政和再换)。

武官:

太尉(政和新置)、通侍大夫、正侍大夫、宣正大夫、履正大夫、协忠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翊卫大夫、亲卫大夫、拱卫大夫、左武大夫、右武大夫。

正侍郎、宣正郎、履正郎、协忠郎、中侍郎、中亮郎、中卫郎、翊卫郎、亲卫郎、拱卫郎、左武郎、右武郎、武功大夫、武德大夫、武显大夫、武节大夫、武略大夫、武经大夫、武义大夫、武翼大夫。

武功郎、武德郎、武显郎、武节郎、武略郎、武经郎、武义郎、武翼郎、敦武郎、修武郎、从义郎、秉义郎、忠训郎、忠翊郎、成忠郎、保义郎、承节郎、承信郎、下班祗应。

扩展资料: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宋朝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

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

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官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宋代官职表

(三师)
(三公)
(三孤)
太师、太傅、太保 正一品
太尉、司徒、司空 正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 正一品

(宰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从一品 总理全国政事
参知政事 正二品 副相

枢密院 枢密使
(知院事) 从一品 正二品
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
试迁补屯戌赏罚之事”
副使
(同知院事) 正二品

门下省 侍中 佐天子,审中外出纳之事。
门下侍郎 佐侍中

中书省 中书令 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
侍郎 佐令

尚书令 奉天子命而施政
尚书省 左、右仆射 佐令
左、右丞相 佐令

三司使 三司使 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
副使

翰 林
学士院
翰林学士 正三品 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
翰林侍读学士 正三品
翰林侍讲学士 正七品
崇政殿说书 从七品

谏院 知谏院 掌规谏朝政缺失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尚书
(各一人) 从二品 宋之六部、组织上属于尚书省。
侍郎
(各一、二人) 从三品
郎中 正六品
员外郎 从六品

御史台
御史大夫 从二品 专掌监察、执法 1.“大夫”为加官,不除人。“中
丞”为实际上之台长。
御史中丞 从三品 台长
侍御史
(台院) 从六品
殿中侍御史
(殿院) 正七品
监察御史
(察院) 从七品

(九卿)
(九寺)
卿(各一人) 正四品(或从四品)
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
农寺、太府寺少卿(各一至二人) 从五品(或正六品)

国子监 祭酒 从四品 掌教育行政
司业 正六品
国子博士 正八品
国子监丞 正八品


转运司:转运使、副使、判官 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事南宋
谓“漕司”
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 掌司法和刑狱 南宋谓“宪司”
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 南宋
谓“仓司”
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
以上各官谓之“监司”。
经略安抚司
经略安抚使 南宋谓“帅司”

府 知府事
(各一人)
(府尹) 开封尹正三品 掌府之事 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称“府”
(少尹) 开封少尹从六品
(判官)
(推官) 开封府均从六品

州 (判某州事)
(刺史) 从五品 掌州之治 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
判某州事
(权知某州军州事)
知州
(简称) 兼指挥军事
监县 知某军事 戌兵驻县官,兼管军事
宋代之县,分为:
赤县:在京城内
畿县:京城外
望县:四千户以上
紧县:三千户以上
上县:二千户以上
中县:千户以上
中下县:不中千户
下县:五百户以下

知某监事
知县(县令) 赤县:正七品
畿县:正八品
其它:从八品 掌县之治
县丞
(小邑不置) 赤县:正八品
畿县:从八品
其它:从八品
主簿
(小邑不置者以尉兼) 赤县:从八品
畿县:正九品
其它:从九品
尉 赤县:从八品
畿县:正九品
其它:从九品

^^^^^^^^^^^^^^^^^^^^^^^^^^^^^^^^^^^^^^^^^^^^^^^^^^^^^^^^^^^^^^^^^^^^^^^^^^^^^^^

文官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正二品:特进

从二品:光禄大夫

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正四品上:正议大夫

正四品下:通议大夫

从四品上:太中大夫

从四品下:中大夫

正五品上:中散大夫

正五品下:朝议大夫

从五品上:朝请大夫

从五品下:朝散大夫

正六品上:朝议郎

正六品下:承议郎

从六品上:奉议郎

从六品下:通直郎

正七品上:朝请郎

正七品下:宣德郎

从七品上:朝散郎

从七品下:宣议郎

正八品上:给事郎

正八品下:征事郎

从八品上:承奉郎

从八品下:承务郎

正九品上:儒林郎

正九品下:登仕郎

从九品上:文林郎

从九品下:将仕郎

武官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正三品上: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正三品下:怀化将军

从三品上: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

从三品下:归德将军

正四品上:忠武将军

正四品下: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

从四品上:宣威将军

从四品下: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正五品上:定远将军

正五品下:宁远将军、怀化郎将

从五品上:游骑将军

从五品下:游击将军、归德郎将

正六品上:昭武校尉

正六品下:昭武副尉、怀化司阶

从六品上:振威校尉

从六品下: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正七品上: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致果副尉、怀化中侯

从七品上:翊麾校尉

从七品下:翊麾副尉、归德中侯

正八品上: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宣节副尉、怀化司戈

从八品上: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正九品上: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从九品上: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