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爬山虎的脚》大概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具体内容:

作者的家里和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有许多爬山虎,占了一大片地方,这也吸引了作者的兴趣。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叶子很新鲜,在墙上铺得很均匀,风一吹,满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十分好看。

经过观察,作者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爬山虎就是用自己的脚往上爬,覆盖大片区域。

扩展资料:

课文《爬山虎的脚》(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出自冀教版、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叶圣陶

爬山虎种植的时间长了,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就像穿上了绿装。春天,爬山虎长得郁郁葱葱;夏天,开黄绿色小花;秋天,爬山虎的叶子变成橙黄色;这就使得建筑物的色彩富于变化。除爬山虎之外,牵牛花、紫藤等也可供垂直绿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22
  《爬山虎的脚》

  课文简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叶子、爬山虎“脚”的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行”,启发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部分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语文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相关资料:爬山虎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爬山虎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绿化覆盖面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由于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

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q8Jqh48fgxwifrRJuYtpZBdzE1ffhkfz9v-qiXZ9f_dQQ2j661hBdSd1CmEvRE9i_VXa58ilW2eUTo86xsoK_
第2个回答  2011-09-21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意是写爬山虎{ }的变化情况
第3个回答  2011-09-17
爬山虎的脚
第4个回答  2020-05-02
讲。爬山虎的脚和颜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