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正方)

如题所述

1.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只要是读书~总会有好处的".自此,开卷有益便成为一个成语.

2. 大家也许想问,为什么要讲这个呢?道理很简单,关键在于"总"字..这说的是总会有好处,而不是只会有好处.所以说,开卷有益需要论证的是读书是有益处而不是读书无害.(千万别被反方缠到这.不然一定会输.)

3. 第一 只要被称为坏书的,它必定会影响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请想想,如果那些坏书如果无法与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使人深入其中,那么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这书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构思描写,语言用词等都平平无奇,

4. 第二 不论是坏书还是好书,它都是根据该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判断的.也就是说,坏书也是有一定益处.

5. 第三 我国古代的老子就有一种观点: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既然坏书有害,那么就一定有它的益处.

6. 第四 也许你想说:"假设有种坏书,内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盘错误,满篇病句错句错字......"直到没有优点可寻. 但是你想过吗,即使存在这种书,有人能看的懂吗?会去看吗?~~~既然不会去看,那么连"开卷"这个前提都没了,如何来谈开卷是否有益或有害?

7. 第五 尽管你可以举出一堆因看书而堕落,疯狂,行凶犯法的事例.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心态就不正.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砍去杀人,能怪那刀不好吗?

8. 因此,只要是读书,都是会有益处的,不论大还是小.所以可以推及"开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
至于"开卷未必有益",是个中性词,它的一半(有益)是对的,但另一半--开卷无益就存在问题了:无益,并不是有害.就象一辆车在路上行驶,它没有象飞机一样飞上蓝天,难道就能说它在钻地吗?

9
. 假使论点是"开卷有害",那么根据刚刚的一些论点,自然也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要说"无益"~那就是错误的了.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反方的论点就只对了一半.(而且这一半还是正方的论点).
既然正方的论坛是一定成立,而反方的论点只成立一半,那么还有什么辩的理由呢?明显是正方立于不败之地!

10. 开卷有益,多看书既可以懂得许多知识,又可以积累词汇,一举两得。多看书不一定要看不良的书刊。(动作:挠头)看书就看对自己有益的书,用正确的方法多看书。至于那些不良书刊,完全可以不看。都着么大了(挠头)看书就看对自己有益的书,用正确的方法多看书。至于那些不良书刊,完全可以不看。

11.会有爱看漫画的同学他不一定能从中学到好词加句,但是他可以模仿剧中的故事娃娃自己来创新,就像我有一个同学特别喜欢看漫画书,她每看一次就会模仿一个娃娃,在加上自己创造,所以他现在画画特别好看,在香港还拿过好多关于画画的奖项。
漫画书不一定好,但是有人也会应为它自学成才!

12.所以看书一定有好处,就像我们刚学的——我的“我的长生果”它能帮助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13. 开卷有益那是一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14
宋初,宋太宗(赵光义)命李昉等编了一部书,全书共一千卷,搜集和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是一部颇有参考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在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年间完成的,因此原定书名为《太平编类》。
据《渑水燕谈》、《春明退朝录》或《宋实录》等载:宋太宗对这部书很感兴趣,编成以后,曾亲自看了一遍。他自己规定,每天至少要看二、三卷,一年之内,就全部看完了,所以这部书后来叫做《太平御览》(“御览”,皇帝阅览)。
当时有人认为,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之外,每天还要阅览这部大书,未免辛苦,便劝他少看一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应注意休息。宋太宗说:“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开卷有益,岂徒然也。”
“开卷有益”后来便形成了成语。“卷”,即书,古时的书多是贴成一长篇,然后一卷一卷地卷起保存。“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书就有好处,只要能和书本接触,总是有益的
第2个回答  2011-09-14
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