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101 – 群体篇

如题所述

作为一个项目经理,无论从事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我们都应以管理者和协调者的身份出现。小马哥曾遇到一些有技术背景的项目经理,他们过于干涉技术决策,忽视了自己的主要职责,导致项目失败。
现代管理学认为,所有管理者都必须承担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简单来说,计划是设定目标和制定战略;组织是分配任务和设计实施方案;领导是指导和协调团队的工作;控制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纠正。这四种职能都建立在“组织”这个基本概念上,也强调了管理者的工作本质上是与一群人打交道。
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需要充分了解与你合作的团队成员。今天,小马哥要分享的是关于“群体”的一些实用理论。群体是由两个或更多个体组成,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相互协作并形成相互依赖关系。组织行为学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组织结构确定的,根据工作岗位分配任务。例如,中国足球队就是一个正式群体,球员、教练组和管理层有明确的职责。非正式群体则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创建的。例如,小马哥踢野球时组成的“野球队”就是非正式群体。
项目团队不是一群无组织的乌合之众,它有一些明显的属性,这些属性可以塑造团队成员的行为,并帮助预测个体行为和团队绩效。这些属性包括角色、规范、地位、规模、凝聚力和多样性。
每个人都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的行为会随着角色的变化而变化。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关键在于理解他当前的角色。例如,小马哥在工作上是项目经理,在家庭中是父亲和丈夫。当你看到小马哥打电话时态度谦卑,就知道他正在扮演项目经理的角色;如果他一脸痴迷,那一定是新游戏到了。
与每个角色相对应的是“角色期望”,即别人认为你在某个特定角色中应该如何行事。对于项目经理来说,快速确定项目所需角色和期望是启动阶段的重要任务。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如绩效制度。对于敏捷项目,我们更倾向于使用“角色”而不是“地位”来划分个体在群体中的职责和规范。
地位是他人对群体或群体成员的社会界定,包括领导能力、对群体目标的贡献能力和个人特征。地位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但也可能带来副作用,如不平等和失衡。敏捷项目强调扁平化层级沟通,因此更注重角色而非地位。
群体规模的关注点是社会惰化理论,即个体在群体中不如单独工作时努力。这被认为是几乎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对于项目管理,减少社会惰化是确保项目快速交付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设立群体目标、增加群体间竞争、进行同事评估和根据个人贡献奖励。
凝聚力是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留在群体中的愿望。项目经理需要关注团队凝聚力,因为它直接影响项目交付的生产率和团队稳定性。提高凝聚力的方法包括开放的工作环境、鼓励团队沟通、缩小团队规模和关注正面奖励而非负面惩罚。
多样性是指群体成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多样性可以带来正面和负面影响。项目经理需要确保团队有基本的多样性,但也要警惕“断裂带”的出现。
了解群体的定义和属性对管理者有何实际作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确保对员工角色的定义清晰,并且与员工自身的认知一致;组建团队时,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规模的团队;提高生产力,建立高生产力的规范。
希望这些分享能让你对管理的群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最后,小马哥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群体,尽管它们今年已经崩溃。如果你感兴趣,欢迎访问小马哥的个人网站 qio一qio: www.himateng.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