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新一代的中医人才?听听7位中医药大学校长怎么说

如题所述



中国中医药协会


“学生形成中医思维至关重要,这是中医人才培养的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如此表示。


“要把中医传承好,必须重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思维。”山西CPPCC副主席、山西中医药大学校长李青山如是说。


“应该让学生反复强化中医的临床思维。”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杨官磷说。


人才培养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高等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中医药院校如何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为中医药事业输送“精兵良将”?今年有7位中医药大学校长代表两会。他们都认同中医思维是中医人才培养的关键。


继承和发展


坚定的文化自信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中医药传承发展。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代表认为,中医药大学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没有传承就没有起源,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委员介绍了学校如何开展传承创新工作。在传承方面,建立民族学院,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足够重视古代医学文献,可以通过古代医学文献考试而不是英语考试获得学位;增加经典课程课时,设置经典考试成绩。在创新方面,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和核心理论的研究,努力用现代科学语言解释中医的治疗机理。“如果科学研究背离中医理论,把中医的脚穿进西医的鞋里,肯定不行,但如果给自己的脚造一双现代的鞋,就可以‘我穿谢最早用的钉鞋,登上青云梯’。”


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农代表说,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现在的中医师资队伍中有一部分成员,对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自信,这严重阻碍了他们对中医的传承和创新。”唐农对此感到难过。他认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体现在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对中医的信心。“有了这种自信,对中医的追求就会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冲动。没有这种意识,可能是一种应对,一种时尚,甚至是对中医的一种亵渎。”


治疗效果是灵魂。


培养中医思维


“理论是根,临床是基础,疗效是灵魂。”唐农说,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临床疗效这个核心,而要提高疗效,必须掌握中医思维。


如何培养中医思维?张伯礼非常重视案例的作用。“把每一个病程、每一个疾病、每一个关键环节都作为一个案例。比如咳嗽、风、寒、热是不同的情况,有没有痰,声音大不大,也是有区别的。老师据此告诉学生,学生的中医思维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张伯礼说,一旦学生建立了中医思维,他们对西医了解得越多越好。


这是高等院校的共识


张伯礼说,中医教育一定要开阔视野,中医从业者一定要解放思想。“我们不占地方,别人就占地方。”张伯礼说,“现在健康产业发展很快,如老年保健、健康旅游、健康促进等,需要大量既懂专业又懂中医知识的人才。”天津中医药大学开设了健康传媒、营养膳食、数字药学等相关专业。积极对接健康产业新业态。


江苏省CPPCC副主席、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委员说,很多人对中医药感兴趣、信任,希望获得更专业、更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各种培训班,让更多的人轻松接触中医养生文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方剑乔认为,应该扩大全科专业的招生规模,中医院校应该培养能学中西医的全科医生。“我做过统计。浙江每年的全科医生毕业生只有300人左右。怎么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方剑乔说,“希望相关部门协调,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