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倍功半正确的解释

如题所述

事倍功半 [shì bèi gōng bàn]

事倍功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ì bèi gōng bàn,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

成语出处:

《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事倍功半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要做善事;靠着善书教化人;终究事倍功半。”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把这民间事业整顿得件件整齐,桩桩发达,这岂不是~吗?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拓展

事半功倍 [shì bàn gōng bèi]

事半功倍(拼音:shì bàn gōng bè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公孙丑》。 

事半功倍意思是花一半力气,收到成倍效果;指做事得法,因此费力小,收效大。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寓意:孟子说,百姓正在经受暴虐政治的折磨,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统一全国必定事半功倍。成语告诉人们,做事要讲究方法,盲目的蛮干可能会空费力气,收效甚微。找准了方法再去做,利用有利的时机,就能够让事情更容易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