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有哪些?

如题所述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如下: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也是一首投赠诗。先写景,描写了无边无尽、与天相接、恢弘气象的洞庭湖;后抒情,写羡鱼之情,希望张九龄予授受之意。这首投赠诗,也因此成为后人心中描摹山水的佳作。

2、此诗前四句,诗人用大写意泼墨般的笔调,描绘出洞庭湖浩阔无垠、雄浑壮观的景象。颈联不仅是望,更直言愿投身其波澜之中。

3、诗人从诗题的“望湖”,到末句的“坐观”,再到最终愿为池中被钓之鱼。由远及近,层层递进,触景生情,以物推己。

4、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5、孟浩然的这首诗,是其中的代表作。对孟浩然来说,这首诗既是拜帖,又是自荐书。所以,必是殚思竭虑、反复推敲而成。诗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望”字,既契合诗人承望、盼望、祈望之念;又与诗末句中“坐”字遥相呼应,浑然一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