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觉得最好的教育观念是什么?

如题所述

1.相互尊重,相互平等。

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教育中,时刻反应孩子的情感,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一上来就显得自己高高在上,指责孩子、埋怨孩子,要求孩子一定听你的。

平等和尊重是让孩子有话语权,让孩子有原则的权力。

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表现出弹性。

2.不吼不叫

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的想法和父母不一样。

这很正常,父母一定要情绪稳定,孩子有问题通过引导教育就好,什么是引导教育?就是反应孩子情感,引发孩子思考,倾听他的想法,通过提问的方式逐步培养孩子正确的思考,以此来塑造行为。

3.不威胁孩子

不拿爱威胁孩子,有很多父母经常用“我不喜欢你了、我不要你了、那你自己玩吧、你别回家了”等话语来威胁孩子,让孩子恐惧害怕,然后听父母的话。

这样威胁孩子,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不要威胁孩子,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4.不和孩子做交换

“你考数学100分,就给你买新手机”

“你考全班第一,就带你去旅行”

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和孩子这样对话,通过交换“督促”孩子好好学习。

父母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觉得,买新手机好,但考100分不好。如果考100分好,为什么要用手机交换呢?旅行好,考第一不好,如果考第一好,为什么要用旅行交换呢?

这样不仅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也让孩子缺乏学习动力,每次都想要奖励。

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本身就很美好、考100分很美好、考第一很美好,不需要任何的交换。

5.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就是让孩子永远知道父母是爱他的,不管是否优秀,父母都很爱他。

不要吝啬对孩子表达爱,很多父母天然的认为我们肯定爱孩子啊,不爱孩子爱谁呢,这个不用说了。

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父母不说,孩子就不知道、孩子就觉得没人爱他、没人关心他,没人拿他当回事。

要时刻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关心,尤其是孩子犯了错,你批评了他以后,要及时告诉孩子,我们批评你是在纠正你的行为,希望你下次能做好,做对,并不是不爱你,你要知道爸爸妈妈永远是爱你的,这个不会变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3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好的教育观念是什么?

一、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

有些家长一说到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他们什么都不懂,教育了他们也不懂。其实父母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教育孩子有早期教育的,其实我们要知道,孩子是要越早教育越好的。孩子一出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有了认知能力,虽然对一些事情孩子没有那么明确的认知,但是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如果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对孩子实施教育的话,那么孩子的智力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开发,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是父母手心中的宝贝,父母总是希望把自己认为好的一切都给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宠成小公主,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教育是不对的。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适当的放开自己的手,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孩子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让自己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整理书籍,让孩子帮着自己洗下碗等。

作为父母,我们要清楚,只要让自己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让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



三、能力

能力这个东西,一部分靠禀赋,一部分靠努力。理论上,一个孩子的天赋越高越好,越努力越好。但如果孩子不快乐,就失去了根本;如果孩子品性不良,那么他的未来更让人担忧。

可能他的人生,有一天就会出偏差。因为你个人禀赋和能力再强,如果与社会背道而驰,那么你的成功不会是一个赐福,而像是一个诅咒。可能有一天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在快乐和品性的基础上,发展的天赋和能力,将是一个赐福。他就像风行于水上,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你不怕他,有一天会跌下来,摔得很惨。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培养,首先强调的是快乐,其次是品格,最后才是能力。现实中,我们华人家长往往是对孩子强行硬塞,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让他们培养这个培养那个,却忽视了孩子的快乐与品格,是雨露与阳光的事实。

没有雨露和阳光,对孩子是拔苗助长,他的成长是晦暗的、枯萎的
第2个回答  2022-02-23
1、和谐的家庭环境,有爱,有尊重。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2、积极的正向影响,父母的陪伴、鼓励和支持。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3、孩子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粒种子。养育孩子的重点不在于教,而在于懂。
与“白纸”相比,我觉得一个初生婴儿更像是一颗种子。父母要做的,就是放TA放在一个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适时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只要做好这些辅助工作,搭建合适的环境,种子自己就可以茁壮成长。
4、尊重而不敷衍,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有助于孩子思辨能力(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就是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

其次,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能力培养,就是教会孩子如何问出优质的好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能驱动思考,打破既定模式,展开想象,探索无限可能性。
第3个回答  2022-02-23
1、和谐的家庭环境,有爱,有尊重。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2、积极的正向影响,父母的陪伴、鼓励和支持。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3、孩子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粒种子。养育孩子的重点不在于教,而在于懂。
与“白纸”相比,我觉得一个初生婴儿更像是一颗种子。父母要做的,就是放TA放在一个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适时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只要做好这些辅助工作,搭建合适的环境,种子自己就可以茁壮成长。
4、尊重而不敷衍,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有助于孩子思辨能力(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就是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

其次,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能力培养,就是教会孩子如何问出优质的好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能驱动思考,打破既定模式,展开想象,探索无限可能性。
第4个回答  2022-02-23
  教育理念主要是:

  1.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注重教学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提升孩子的精神文化品质和生存发展的能力。

  2.全面发展: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关注孩子发展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大大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促进孩子在徳,智,体,美,劳等方面。

  3.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理念抛弃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教育的过程,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改正,强调孩子的实践能力,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和强化自身的素质,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4.创造性:转变教育观念的关键点在于知识向创造力的转变。创造力是不竭资源,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一种高度创造性的过程,通过点拨,启发,引导和训练作为目标,训练孩子的创造力,充分挖掘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5.主体性:充分调动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充分肯定了孩子的主体价值,限度的开启孩子内在的学习潜力和动力,所以要求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和实践为中心,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可以宠爱,但不溺爱,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报他喜欢的兴趣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