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曝十寒”出自哪里?有何历史背景和延伸典故?

如题所述

一曝十寒出自《孟子·告子上》。意思就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其典故出自孟子对齐王的评价。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31
出自于史记,那个时候是唐朝李世民刚刚登基,他为了稳固地位,就在寒冬腊月里亲自出征。
第2个回答  2022-07-31
是出自于孟子告子上,历史背景是楚王刚刚进行改革,后来又放弃改革,这也是孟子在讽刺楚王,不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
第3个回答  2022-07-31
战国时期,齐宣王昏庸无能,常被朝中的奸人利用。孟子游历到齐国时,对齐宣王也无能为力。他认为齐宣王并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受到好的方面的熏陶,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第4个回答  2022-07-12

成语“一曝十寒”出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游历齐国,齐宜王昏聩无庸,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听信奸佞谗言,孟子就用“一曝十寒”的比喻表达对齐宣王的不满。

成语“一曝十寒”延伸典故

孟子在齐国做客卿时,发现齐宜王做起事没有常性,这对国家百姓都很不利,他想开导齐宜王。还没有等他开口,齐宜王向孟子请教说:“我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三更起,五更睡,闲暇的时间,还思考国家大事。但是齐国依然积贫积弱,这是我的原因吗?”

孟子毫不掩饰地说:“治理国家是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做,没有任何君王能够一口吃个胖子。就像吃饭一样,一大碗饭,我们一下出不完得分成若干口才能吃完。再比如挖水井,一锹是挖不出来的,也需要若干锹才能见到水源。齐宣王十分不悦,觉得孟子只说了吃饭和挖水井,和治理国家大事,没有任何关系。孟子继续说:“在比方,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植物,生长也很快,但是你把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天,之后十天再山太阳,这样的植物,无法生长。

成语“一曝十寒” 启示

许多人做事、学东西凭兴趣、凭心情,开心的时候还能努力,但是五分钟热度,新鲜好奇的劲头一过,或者遇到困难,马上就倦怠退却,甚至放弃了。结果出现了“常立志”而不能“立长志”的现象。要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许多事情,如果不能坚持到最后,前面的努力也许就白费了,而许多人的胜利,恰恰就在于最后的坚持。避免“一曝十寒”,除了要有恒心以外,还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需要不断积累,人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永葆活力,底蕴深厚而不迂腐落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