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州退休工人医保返还多少

如题所述

2023年我们将迎来第一个退休高峰期,这意味着医保基金和养老基金的负担会加重,而2023年社保养老金待遇和医保待遇也将迎来新一波的调整,特别是与医保账户相关的个人医保账户。
      医保的账户可以划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一般来说医保统筹账户,属于医疗报销账户,用来解决住院,特殊门诊等相对大额的医疗财务支出问题,转移个人和家庭突发疾病和意外带来的财务损失;而个人医保账户则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类基本医疗消费支出,减轻日常医疗方面的财务支出。
      对于职工参保人员来说,社保医保缴费满一定年限后,就可以在退休之后享受终生免费医保保障待遇,而且每月个人医保账户还会划入一笔资金。
      2023年退休医保待遇的调整中,网友认为职工群体60岁退休后,个人医保账户每月划入200元,70岁以上每月划入500元,按照不同的年龄层次划分,这样可以提高个人医保账户的现金流,更好的解决日常医疗开支问题,减轻家庭医疗负担。

退休医保待遇调整,60岁后每月划入200元,70岁后划入500元,可行吗?
      在职工群体参保社保医保过程中,我们的职工医保缴费其实分为企业部分和个人部分,单位缴费部分是按照缴费基数8%划入医保统筹账户,而个人缴纳部分是按照缴费基数的2%记入个人医保账户,并且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除了进入统筹医保账户之外,还会有一部分比例进入个人医保账户。
      今年四季度北京,深圳,内蒙古,河南,河北等省市都开始调整个人医保账户划入比例,2023年退休医保待遇个人账户的划入也将随着调整。
      我们以北京为例子,按照国家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的要求,北京市从今年9月份开始,在职员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全部纳入个人账户,按照缴费基数2%的标准,而企业缴纳的医保费用不再进入个人账户,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划入标准维持不变。
      北京退休人员依然按照70岁以下,不包含70岁的,每月医保个人账户划入100元;70岁以上的则每月医保个人账户划入110元。
      从北京退休人员医保个人账户划入的金额来看,网友们提出的60周岁以后,个人医保账户划入200元;70周岁以后划入500元的数额明显太大了,比一线城市的标准还高了很多,脱离现实的情况。
      现在医疗资源都在一二线城市集中,而且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医疗资源不同,那么在退休人员医保个人账户划入调整方面也是完全不同的,需要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和医疗消费情况,医疗资源稀缺程度等。
      在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比例调整之前,一般职工退休之后医保的返还划入是按照地方人均养老金水平的来划入,如果按照职工群体人均养老金3000来计算,那么退休后个人医保每月返还划入的金额在60-75元,不到100元。
      而三四线和其他边远地区城市,人均养老金比较低,医保每月返还的大部分也低于60元的平均水平,根本无法解决日常医疗费用支出问题。
      从数据来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各大省份的一二线城市,大部分职工退休群体,每月个人医保返还划入的金额可以达到100元以上,调整划入的比例也高于平均水平。
      虽然要达到网友要求的每月医保返还划入200-500元的区间,有些不切实际,忽略了现实中医疗资源和医疗成本的差异化。
      但针对退休群体,随着年龄上升,个人医保账户划入的比例也是在提升的,比如浙江杭州地区退休老人个人医保账户划入比例达到以上,70岁以上划入比例达到岁退休老人个人医保划入比例比60岁以上老人高了1%,这也是对身体机能下降的老人和高龄群体的照顾。
个人医保账户划入比例为何调整呢?
      2023年各大省市都将逐步落地个人医保账户划入比例的调整标准,这不仅仅是改变了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过程,也是对个人医保账户共济机制的优化,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个人医保账户划入比例的调整,为的是发挥医保保障的价值,提升个人医保账户的实用性,简单来说,个人医保账户已经从过去的个人医疗资金积累和消费转变为互助共济模式。
      去年我们的医保基金个人账户部分结余的现金流超过1700亿元,累计结存资金已经超过万亿,但随着2023年第一个退休高峰期的到来,我们每年的退休人数都将超过2000万。
      即使每月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为100元,2000万退休人员也需要20亿元,每年也是超过百亿的医保支出费用,如果每月划入500元,医保基金月支出将超过百亿,一年将超过千亿,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剧,医保基金越来越难维持收支平衡
      医保账户的调整,在没有增加企业和个人社保医保缴费比例的基础上,让个人医保账户实现融合,发挥家庭和社会供给的功能,做大了个人医保账户的蛋糕,让医保资金流动起来,从而有利于医保基金的长期存续和保值增值,避免入不敷出。

      医保门诊的共济机制对退休人员也是有极大的好处的,特别是在医疗日常消费支出和医疗报销方面,退休人员的门诊报销比例也相对高一些。
      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和保障待遇提高的同时,门诊共济保障标准也提升了,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都在加快推动医保门诊共济改革。
      从2023年1月1日开始,调整了医保门诊报销的上下限,取消了职工医保门诊支付的最高金额支付限制,而2万元以下的报销比例则维持不变。
      2万元以上的在职职工群体报销比例为60%,退休人员报销30%,不设置报销上限;并且从今年开始城镇职工大病保障起付标准从原来的39525元下调到30404元。
      今年9月1号开始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划入会在每月固定的时间,比如北京市在每月5号,而且个人医保账户相当于一个储蓄生息账户,可以实现保值增值,月度或者季度的利息也会划入个人医保账户。
      单个退休人员的个人医保账户资金是有限的,很难解决个人和家庭的医疗保障和报销问题,但是一个家庭和整个社会所有医保参保人员积累的医保资金,一旦实现家庭和社会共济,那么价值和作用将是巨大的。
居民医保为何没有个人医保划入调整?
      今年9月份开始30多个省市陆续启动了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保险的缴费工作,相比2022年居民医保缴费水平,2023年度的城乡居民医保缴费上涨了30元,每人每年的参保费用达到350元,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每年都上升了。
      居民医保是没有个人医保账户的,自然也就没有个人医保账户划入比例的调整,它本质是一个统筹医保基金账户,而且属于消费型,缴费一年保障一年,不能像职工医保那样缴费满一定年限后,可以实现退休终生免费医保保障,不要每年都缴费。
      我们的灵活就业群体已经突破2亿规模,这类群体没有固定单位和固定职业收入,居民医保可以为这类群体提供职工医保之外的辅助保障机制,让这部分群体也纳入社保福利保障机制,避免因为突发意外和疾病,消耗个人储蓄,失去稳定生活。
      城乡居民医保每年的缴纳费用都上涨,其实与我们的医疗资源和成本上升有关,而且地方医疗成本和资源的差异巨大,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和承担居民医保费用,我们每年实际需要缴纳的居民医保费用会超过1000元。
      虽然没有个人医保账户,但现在的城乡居民医保报比例可以达到70%,是新农合报销比例的2倍,而且扩宽了报销范围,门诊也纳入统筹医疗范围可以报销,弥补了没有个人账户的不足,让灵活就业和农村群体可以减轻日常医疗费用的负担。
      居民大病医保保障也全面推进,可报销医保药品目录也在扩展,大病报销比例提升,报销上限也在提升,更好的解决普通农村家庭的大额医疗支出问题。
      虽然我们的居民医保费用在上涨,但同时我们的保障待遇也在稳定提升,这也体现了医保共济机制调整的作用,职工医保为主,城乡居民为辅的医疗保障和共济机制,更有利于医保待遇支出和医保保障制度的稳定发展和功能发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