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一课课件

如题所述

1.七年级上册历史书第一课内容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 干栏式房子 便于通风防潮;他们还会饲养家禽,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灭亡: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二、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

(李斯建议)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

2.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1.卫青、。

2.七年级下册历史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隋朝的建立与“开皇之治”1.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年号—开皇。

(2)统一:时间—589年灭陈,意义—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2.开皇之治(1)措施: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分科举人),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

(2)影响:形成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二、贞观之治1.隋的灭亡与唐的建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唐高祖),建立唐朝。2.贞观之治: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1)措施: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2)结果: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3)影响:“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一、女皇武则天1.称帝:690年,改国号为周。2.措施:(1)打击唐朝皇室和其他贵族集团,多方招揽人才,提拔姚崇、宋璟。

(2)亲自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3)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

(4)允许关中等地的无业人口迁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5)减免赋税和徭役。

(6)把土地开垦、粮食生产情况作为考查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3.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二、开元盛世:开创者—唐玄宗李隆基1.措施:(1)任用贤能,亲自考核县令。(2)发展生产,鼓励开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3)废除武则天时期的酷刑苛法。(4)倡导节俭。

2.结果:唐朝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创立: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2)发展:唐朝时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最重要方式。二、科举制的内容:1.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2.类别: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3.程序:州府初试—尚书省省试—吏部考查,量才任用。

三、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考试为主。

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这一制度,前后沿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一、唐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概况: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2.建立政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今 *** *** )。

3.唐与吐蕃的关系:(1)通婚: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2)会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会盟碑。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1.概况: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2.建立政权:8世纪初,在唐朝扶持下,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太和城(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3.唐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三、唐与回纥的关系1.回纥概括:亦称回鹘,是 *** 尔族的祖先。

2.唐与回纥的关系:(1)出兵相助:唐太宗时帮助其灭亡东突厥,安史之乱时帮助唐军收复长安、洛阳;(2)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一、中日关系1.遣唐使:(1)目的: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2)代表:空海、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2.鉴真东渡:贡献: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二、中印关系1. 天竺概况:古称印度半岛,是佛教的发源地。2.玄奘西行:贡献:掌握佛教理论,翻译佛经,编写《大唐西域记》。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6课 辽、宋、夏、金的并立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国家 民族 建立政权 灭亡辽 契丹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为辽。

1125年,金灭辽北宋 汉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1127年,金灭北宋西夏 党项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银川) 蒙古灭西夏金 女真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府(黑龙江阿城) 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 汉 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1276年,元灭南宋二、各政权间的关系1.辽与北宋的战与和:(1)战:澶州之战,1004年(2)和:澶渊之盟,1005年,双方边境稳定,经济文化交往频繁。2.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1044年,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贸易市场,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关系。

3.南宋与金的对峙:(1)岳飞抗金(2)宋金和议:1141年,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北方经济逐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1

抱歉,本模型无法提供具体课件,建议您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