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会拍不出像《权力的游戏》这样的史诗级电视剧呢?

如题所述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只能说现在中国缺的不是资本,而是其他的东西。我们都知道,《权力的游戏》本身的“IP”就是世界级的,目前中国享誉全球的“IP”数量不多,除了《三体》,恐怕能想到的只有《四大名著》。所以没有好的“IP”、尤其是像《权力的游戏》这样的史诗级的“IP”,是中国现阶段影视作品没有办法实现突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你得有一个世界级的好故事,不能抄袭,必须百分百原创。马丁老爷子写的《冰与火之歌》从90年代开始写,断断续续创作20多年。可以说,他老人家完全是在用生命进行创作,这叫敬业精神。

更重要的是,马丁有着天才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他可是冰与火之父啊。凡人皆有一死,消除主角光环,弱化魔法威力,回归史诗写实。像他这样拥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奇幻作家有几个人呢?

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写了一篇鸿篇巨制《三国演义》,其中登场人物1200多人,其中里面不乏尔虞我诈的剧情,各种谋略层出不穷,论人物的刻画算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巅峰,还有计策谋略,各种人物的勾心斗角,都不输给《权力的游戏》。其实权力的游戏有一些人物还蛮像三国里面的人物,就比如小恶魔就是对应三国的凤雏庞统,同样都是面貌丑陋,但是他们都学富五车,胸中怀有大理想,大智慧。

现阶段美剧的收视群体可以说各个年龄层都有,但是广告商最看重的年龄层是18岁到49岁,因为这个年龄层的消费能力是最强的。因此剧集方面很多剧集也会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将剧集制作的更为年轻化。

那么中国电视的观众年龄多大,为什么那些家长里短的家庭伦理剧反而是最为受捧的?可以想象的是,即便中国真的拍出了《权力的游戏》这样的剧集,他的收视率会高吗。年长的收视观众会买账吗?

说到《权力的游戏》,在爱尔兰拍摄,演员一口英国腔,但它是不折不扣的美剧,是好莱坞亲生的。好莱坞为什么擅长大制作?不只是钱、技术、设备的问题,对吧,好莱坞摄制的《霍比特人》系列不也滑铁卢了吗?好莱坞胡来也会搞出《长城》这种全世界当笑谈的作品。

观众看《权游》,着迷于情节,只要有一集拖沓,立刻就嚷嚷没劲。天呐,一年就播10集,一周看一集,也不知道《权游》观众怎么看国产电视剧注水的节奏。换句话讲,按照国剧的方式,《权游》一季至少能拖50集!

请想想这种节奏差距意味着什么。国剧是稀释,美剧是浓缩。浓缩的代价又是什么?仅故事来源,《权游》从原创到剧本(1991年至今)经历了26年,这种文学,哪怕是通俗文学,其持续创作热情与毅力就是楷模。

好莱坞建筑在这样的文学和出版规模上,加上电影诞生以来的技术实践、融资经验、观众心理研究已经100多年。所以业界共识是,没必要抗衡好莱坞,它是世界性的商业片类型片集散地,哪个国家的影视行业(够开放的话)其实都是它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鼓励个性化,走自己的路,没必要非得拍摄《权游》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怎么拍都是好莱坞。

反观中国的国产电视剧的编剧,他们竭尽全力地想把成本缩小,所以一般的电视剧编剧们只会写出30集的量,为什么呢?因为导演,为了凑时间将会把30集重新打乱,拍成40集甚至五十集。

难道你以为导演拍完50集之后就结束了吗。真正最核心的一关还是在于地方卫视的剪辑,比如说,在国内被称之为剪辑大王的某电视台,他们一般会把最火的电视剧从50集剪成六十几集甚至70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多卖钱,电视剧在播出时的广告招商是按集数来算,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个价格,如果我用70集播广告的话,广告费用明显高于50集。

电视剧播放方式,在中国,是制作方与电视剧台签订播放合同,即使这部剧再烂,经过电视台的宣传与粉丝效应,这部剧也能赚钱与播完。

而美剧呢,是以边拍边放,以收视率来决定这部剧是否继续拍下去。如果一部剧投资巨大,但收视率不高的话,投资方会果断停止投资,这是资本家的利益取舍,及时止损。就像《康斯坦汀》,拍得不错,但是当时的收视率不高,于是烂尾结束。

中国的影视作品,有的投资不比国外少,但钱没有花到刀刃上,中国的投资金大部分用于发行、宣传、付给流量小生高额的出场费等等。而国外的影视投资金大部分用到了道具、特效、取景、剧本之上,两者之差别显而易见。

最重要的,最后一个环节的,就是发行,我国国内的法律法规与国外不同,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度,也不一定如同国外那般包容,文化的差异,准入的条件就限制死了部分题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