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家有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榜单,他的父亲是怎么做榜样的?

如题所述

苏轼、苏辙的父亲苏洵努力刻苦读书,认真研究学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做榜样。

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唐宋八大家”有三位姓苏的,他们是一家父子三人,其中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洵是他们的父亲。

苏洵,字明允,因家有老人泉,故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他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据史书记载,苏洵少年时期不喜好学习,从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发愤读书。

苏洵闭门苦读了十几年,但他去参加科举考试却没有考中。因为当时的科举考试主要考写文章,考不中也就说明写的文章不行。苏洵一气之下,回到家中把他以前所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焚毁,把自己关在屋里,找来《论语》《孟子》及韩愈等人的文章重新苦读。

这样又读了七八年,《宋史》称他“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意思是说他把儒家的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说读得非常精通,下笔写文章,顷刻之间就能洋洋洒洒千言而出。后来苏洵带着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从四川老家来到当时的京城开封,通过别人的引荐拜会了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看了苏洵写的文章,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就写了一篇《荐布衣苏洵状》,再加上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政论文,一起呈献给仁宗。一时间苏洵声誉鹊起,成了名人。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争相传看和模仿他写的文章,甚至出现了“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说法。

二、虎父无犬子

受苏洵刻苦学习的影响,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也都努力学习。据说苏轼曾经将一百卷近七十五万字的《汉书》手抄了三遍,刻苦程度可想而知。

最后苏轼、苏辙两人都考中了进士,并且他们两人的文章也都写得很好,后来苏轼的文章甚至超过了他父亲苏洵的水平,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2
他的父亲在学习,而且每天都非常的努力,起早贪黑,所以才会影响苏轼,而且也会向父亲学习,两个人一起探讨,所以父亲才是苏轼的榜样。
第2个回答  2021-06-22
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而且也非常的有才华,并且能力也非常的有强着,而且也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所以给他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作用。
第3个回答  2021-06-22
他的父亲一直没有放弃考举人,带动苏轼两兄弟勤学苦读,共同探究学业,直至苏轼兄弟二人中举,才停止了自己的考举之路
第4个回答  2021-06-22
他的父亲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非常努力的教育自己的孩子,让自己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