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简介

如题所述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俄历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沙皇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决斗中遇害。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刻。
家庭背景
 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第二节)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   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   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第三节)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   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世界空虚了,大海呀,   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第四节)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第五节)   《致大海》赏析: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大致说来,《致大海》的诗情变化展现了海之恋(一二节),海之思(三四节),海之念(第五节)“三步曲”。
编辑本段个人经历
  死亡   1837年2月10日(俄历1月29日),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当这一不幸的消息从莫伊卡12号传出来后,人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普希金怎么会死?但命运之神却大大地开了一个玩笑,把年仅37岁的天才诗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召回了天国,留给人们无限的悲痛和惋惜。   在悲伤的人群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她就是普希金年轻漂亮的妻子,年仅24岁的娜达丽娅·冈察洛瓦·普希金娜。此刻,她不仅要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和打击,同时还要承受人们对她的恶语中伤。人们责备她,甚至咒骂她,正是由于她的轻佻行为导致了普希金与丹特士的决斗,以致于丈夫死在情敌的枪口之下。   不和谐的婚姻   普希金与娜达丽娅的结合,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以〃郎才女貌〃的标准来衡量,可以说是天生的一对,非常般配。1830年,普希金诗人的声誉如日中天,此时,芳龄十八的娜达丽娅犹如刚刚开放的玫瑰,鲜艳欲滴,清香诱人,人人都想采摘,普希金被她迷住了。在此之前,有多少女孩迷恋他,但没有一位像娜达丽娅那样使他魂不守舍。恰如中国一句俗语所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普希金虽是一位大诗人,但却不得不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在1828年第一次求婚遭到拒绝之后,1830年他再次求婚,终于实现了梦想。   其实,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孕育着一颗不幸的种子。按照现代人的解释,普希金与妻子之间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对于普希金来说,诗歌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他的一切。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但对于娜达丽娅来说,诗歌如同乏味的公文一样,她根本不感兴趣,当然也不懂。每次,当普希金把他的新诗朗诵给她听时,她就大喊:普希金,你的诗歌我已经听够了。一次,几个朋友来到普希金家,他们在一起朗诵普希金的新作,娜达丽娅也在场,大家问她,朗诵是不是影响她时,她客气地说:朗诵你们的吧,反正我也不听。可见她对诗歌的索然寡味。   结婚之后,普希金陷入了困境。身边虽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妻子,这满足了他的占有欲和虚荣心。但要博得这位美人的欢心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为了维持婚后的体面生活,普希金不得不靠借贷来度日。以致于跳舞到很晚才归来的娜达丽娅还睡在床上的时候,门口就传来了债主们前来讨债的门铃声。普希金欠所有人的债:木柴商人、卖牛奶的、卖面包的、修马车的,还有自己仆人的。他欠酒帐777卢布,裁缝450卢布,欠女时装师为娜达丽娅制作服装的费用3364卢布,欠书商也是同样的数目。在他结婚的头四年里,欠债已达6万卢布。在随后的两年里,不仅没有还掉以前的债务,反而越欠越多。临死前已达12万卢布。债务压得普希金抬不起头来,应酬使他丧失了宝贵的写作时间。他感到了精神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陷入了困境。普希金在给好友纳肖金的信中痛苦地写道:“对生活的操心使我没时间感到寂寞,我已经没有单身汉时的自由自在地用来写作的时间了。我的妻子非常时髦,这一切都需要钱。而钱我只能通过写作来获得。而写作需要幽静,单独一人……..”但是,作为家庭主妇的娜达丽娅对这些家庭生活经济上的困难一点也感觉不到窘迫,她甚至一点也不关心,从不过问,继续去享受她的奢华生活。面对这样的妻子,普希金再次痛苦地写道:“您是怎样的一位帮手和工作者呢?您的工作只是在舞会上跳跳舞,帮助男人们挥霍而已”。可怜的普希金!   娜达丽娅虽是家庭主妇,但除了陪普希金睡觉、生孩子之外,其他职责一概不问。甚至连孩子们的教育培养也多半是她的二姐娅力山德拉照管。在姐妹三人中,娜达丽娅年龄最小,长得最漂亮,最早出嫁。而娅力山德拉其貌不扬,自知只能做个陪衬,因而很少出入社交场合。但是,她虽然长得不漂亮,但却非常聪明能干,对普希金崇拜不已。她自愿替妹妹承担了管理家庭的重担。普希金从她那里得到了本是妻子应该给他的照顾和关心,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实现了部分交流。不幸的普希金!   匿名信   1836年11月4日上午,普希金收到了一个纸袋。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三封“绿帽子协会”寄给他的成员证书。证书上面这样写道:绿帽子最高勋章获得者、骑士团长及骑士们会聚勋章局,在尊敬的纳雷什金主席主持下,大家一致同意任命普希金为主席的助手和奖章史研究家。落款是:常务书记——波尔赫。   另外,就在同一天上午,维娅泽姆斯基、维耶尔戈尔斯基、瓦西里契科瓦等人也收到了同样的匿名信。顿时,整个彼得堡流言蜚语声四起,普希金成了上流社会谈论的笑料,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甚至在一次晚会上,某个名叫多哥尔鲁科夫的年轻人在普希金的脑后竖起了两根手指,作羊角状,即表示“戴帽子”的意思。   难道真的是有人故意陷害普希金吗?或许吧!但俗语说得好:无风不起浪。普希金的妻子娜达丽娅到底有多美?她的魅力究竟有多大?普希金的好友索洛古博是这样描述的:“一生中我见过许多漂亮女人,遇到过比普希金娜更迷人的女人。但从未见过象她那样将古典端庄的脸型与匀称的身段如此美妙地结合在一起。高高的身材,神话般纤细的腰…….这是真正的美人。无怪乎,甚至是从最靓丽的女人中挑选出来的女人也要在她的面前黯然失色。我第一次看见她时,就神魂颠倒地爱上了她。必须承认,当时,彼得堡没有一个年轻人不对普希金娜暗暗地恋慕着。她那灿烂的美和魔力般的名字,让人们陶醉。我认识一些年轻人,他们非常自信地确定自己爱上了普希金娜。不仅是那些仅与普希金娜见过一面的人,还有那些根本就没见过普希金娜的年轻人”。从这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普希金的妻子的确很漂亮,她那美丽的姿色具有无坚不摧的魅力,这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子。   普希金在与娜达丽娅六年的婚姻中,初始如获至宝,倍加呵护和炫耀,为取得这样一个美人为妻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凭借自己天才诗人的名声,将自己的妻子介绍给朋友,引见给皇后和沙皇,带进彼得堡的上流社会,进入交际圈,引起人们的一片惊叹,人们对这一对“郎才女貌”的绝配赞叹不已。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普希金爱美,其他的男人也爱美,沙皇尼古拉一世更爱美。随着普希金带着妻子参加的舞会越来越多,娜达丽娅的魅力越来越呈现出来。开始,她借着普希金的大名与达官显贵们结识,享受着第一诗人夫人的荣誉。但不久,她那魅力的光环已经超过了丈夫诗人的声誉。现在,在各种舞会上,人们谈论的话题,已不再是普希金和他的诗,而是他的妻子和她的美丽。人们喜欢她,仰慕她,热恋她,甚至渴望得到她。在众星捧月许多男人大献殷勤之后,娜达丽娅已经晕头转向。她开始接受所有男人献来的殷勤,不顾在丈夫面前与他们打情骂俏。特别是在〃英俊王子〃荷兰公使的干儿子,法国人丹特士出现后,她那不检点的行为举止更加明显,有时甚至达到了放肆的地步。娜达丽娅和丹特士,不知究竟是谁先爱上了谁,或许是一见钟情。丹特士,高高的个子,一副漂亮的面孔,两只粗野勇敢的大眼睛稍稍前凸。非常自信、活泼、幽默、快乐、机智,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与娜达丽娅同岁。在彼得堡圈子里,普希金开始也因他那活泼的性格而喜欢他,沙皇宠爱他,女人们更是爱他如掌上明珠,将他从一个人怀里抢到另一个人怀里。他在交易场上的成功与娜达丽娅不相上下,在这方面,他们俩可以说是天生的一对。丹特士利用自己是外国人的身份,及沙皇的信任和人们对他的宠爱,大胆地追逐女性,尤其是对娜达丽娅穷追不舍。而娜达丽娅也被他的青春魅力所吸引,因而对他的追求和放肆不但不加以拒绝和阻止,反而非常乐意接受,觉得很快乐。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之久,娜达丽娅不知分寸的举止越来越离谱。那些与她交往甚密的好友曾试图劝她要学聪明些,要识相些,与丹特士打情骂俏不会有好结果。但每次都听到下面这样的回答:我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快乐,我只是喜欢他而已。请放心,不会出什么事,今后还会与两年来一样。这就是1836年普希金收到匿名信时的娜达丽娅及她的表现。   至于娜达丽娅与沙皇尼古拉一世是否有亲密关系,这很难说,但我想,仅以上所述,娜达丽娅的行为足可以使人们认为,她给普希金戴了“绿帽子”。   决 斗    自收到匿名信之后,普希金坐卧不安。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妻子的荣誉,他毅然决定向丹特士发起挑战——决斗。对于普希金来说,荣誉高于一切。收到普希金挑战书后,丹特士的义父,荷兰公使老格尔恩顿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意识到,义子的行为太过分了。同时,他也清楚,普希金对于俄罗斯意味着什么。决斗,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都是不愉快的。于是,他开始四方奔走,多方斡旋,以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结果,安排了丹特士与娜达丽娅的大姐叶卡捷林娜结婚,并于1837年1月1日举行了婚礼。至少从表面来看,给人们的印象是,丹特士追逐的不是娜达丽娅,而是她的姐姐叶卡捷林娜,从而给普希金收回挑战书下了一个台阶,挽回了荣誉。丹特士在这桩婚姻中的确扮演了一个不幸的角色,叶卡捷林娜不但长的不漂亮,而且比他大6岁,丹特士的心理极不平衡,甚至连皇后都为他打抱不平:“我很同情他,他这是一种宽宏,还是一种牺牲?”   就在一场风暴看似过去,紧接着晴天之后,其实孕育着一场更大的风暴。丹特士与叶卡捷林娜结婚之后,他利用自己现在是姐夫的合法身份,更加大胆放肆地追起娜达丽娅来。只要那里有娜达丽娅的身影,那里就有他丹特士。他公开地挑衅地为娜达丽娅的健康干杯,邀请跳舞,大声地说着恭维话。不仅如此,他通过别人约娜达丽娅与自己单独约会,独白自己的爱情,并用自杀来威胁对方接受它。在丹特士的进攻面前,娜达丽娅陷得越来越深,她没有发现自己的这场游戏有多危险及其严重的后果,他甚至不顾丈夫的禁止她参加一切年轻人的聚会的命令,依然我行我素,四处招摇,正如索非亚·卡拉姆津娜在写给弟弟的信中所写的:“我沉重地告诉你这个发生上周三的悲剧,就在那一天,那一刻出现了可悲的结局,可怜的普希金,可怜的人!自从那天收到了那封卑鄙下流的匿名信之后,三个月来,他的精神上遭受了多大的打击啊!就是这封匿名信,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是这个悲剧产生的原因……但引起决斗的具体原因,人们认为,是在上个星期六沃龙佐夫家的晚会上,当普希金看到妻子与丹特士在一起亲密地谈笑,跳着华尔兹时,他的愤怒达到了极限。还有这位不谨慎的女人一点也不介意星期天在麦雷尔斯基家,星期一在维亚泽姆斯基家再次与丹特士见面!”   面对这样‘贤惠“的妻子和无赖的连襟,普希金纵有诗歌才华,此时也无济于事。除了决斗,他毫无选择了!于是,他再次发起决斗挑战,并确定了极其残酷的条件:双方射击的距离只有十步,并且在第一次双方都没有射中对方之后,决斗再重新开始,直到有一方倒地为止。看来,普希金真的拼命了。   1837年1月27日,星期三,决斗在离彼堡不远的黑山进行,结果出现了本文开头中的局面。伟大的诗人死了,他的妻子被人们唾骂,是她害了普希金。普希金成了她美丽姿色和轻佻行为的牺牲品。   妻子娜塔丽娅   除此之外,另有为普希金夫人正名的观点有如下描述:   100多年来,人们往往把普希金之死的主要责任归咎于他的妻子娜塔丽娅·普希金娜。俄国文学界的一些权威论著,在对娜塔丽娅这个人物并没有掌握充分资料的情况下,一直说她是个轻浮浅薄、与诗人在精神上毫无共同之处的庸俗女子。娜塔丽娅几乎成了历史罪人,长期受到谴责与谩骂。   直到1963年,普希金研究家奥布多夫斯卡娅和杰缅季耶夫经过不懈努力,挖掘出一批珍贵的新史料——冈察洛夫家(娜塔丽娅的娘家)的书信,其中包括普希金和娜塔丽娅的法文亲笔信札,有了可喜的突破性的新发现。随后他们又着手研究娜塔丽娅写给第二个丈夫兰斯科依的信,以及她的两个姐姐的信件。两位专家出于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高度责任感,以这数百封经过论证的信件为基础,陆续撰写了多部专著,相继于20世纪70—80年代出版。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普希金娜传》在我国已有中译本,书名改为《普希金夫人传》(团结出版社,1991年)。此外,苏联女作家库兹涅佐娃的作品《“我爱你的心灵”——普希金娜的故事》也早已译成中文,书名改为《普希金娜的故事》(新华出版社,1983年)。这些著作的问世提出了对普希金夫人的新评价:在诗人之死的问题上,她非但不是祸首,而且还是受害者;她是个心灵与外貌同样美好的女性。 娜塔丽娅
作者们根据翔实的新史料描绘出另一个娜塔丽娅。她纯洁善良,受过良好教育。她之所以能攫住诗人的心,不仅仅是由于姣好的容颜,更重要的是她优美的内在气质。若娜塔丽娅是个头脑空虚的庸俗美人,实际就是贬低了伟大诗人普希金!   尽管娜塔丽娅由于年轻(她比诗人小13岁)对普希金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作品都难以有深刻理解,不过她崇拜他,尊敬他,支持他的创作。还在蜜月期间,她就为丈夫誊写诗稿。普希金的每一部新作诞生,总要先朗诵给她听。后来普希金想出版文选,娜塔丽娅便向哥哥求援,要了87令白纸。她还为普希金办理过许多出版事务。诗人遇害前半年,娜塔丽娅为减轻丈夫的负担,瞒着他再次请求哥哥接济。   普希金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你的美貌举世无双,令人倾倒。但我爱你的心灵胜于你的容貌。”在给岳母的信中诗人写道:“我的妻子非常可爱。和她共同生活的时间越长,我对她的爱就与日俱增。上天赐给我这样一位温柔美丽、纯洁善良的天使,我实在受之有愧。”   这正是普希金夫妇爱情的基石。   普希金是位追求自由、反对专制的进步诗人。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把他视若大敌,千方百计摧残他,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娜塔丽娅是彼得堡第一美女,不知有多少男人为之倾倒,同时也遭到贵族小姐太太们的极大嫉妒。既是一位叛逆诗人的妻子,又有千百双仇恨的眼睛在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可是涉世不深、天真单纯的娜塔丽娅并不知道丈夫和自己的险恶处境,仍快快活活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沙皇尼古拉一世对她垂涎三尺,法国军官丹特士狂热追求她……其实娜塔丽娅何罪之有?她天生丽质,这不是过错。如果她有错,就错在过分天真和轻信,另外还有上流社会女子的通病——虚荣。她是个普通人,自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不过她是清白的,对丈夫始终忠诚。   普希金信任自己的妻子,并深深地爱着她,同时也明白像她这样的绝色女子是很难逃脱悲惨命运的。为捍卫自己和爱妻的名誉,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普希金与丹特士决斗。对方先开枪,他受了致命的重伤。被抬回家后,他在痛苦中安慰妻子:“你放心,你没有任何过错!”当剧痛难忍时,他就让她走开,不愿让她看着自己受伤痛折磨的样子,嘴里不断地说:“我可怜的妻子!”并派人去安慰她。在疼痛间歇时,便把她唤到身边,反复向她解释,她是无辜的,他永远爱她……   给普希金治伤的御医阿连特目睹了这一切,感叹道:“对普希金来说,没有被当场打死是他的不幸,因为他受尽折磨,痛苦不堪。但对他妻子的声誉来说,他活着回来却是不幸中的大幸。因为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到她的无辜,以及普希金对她忠贞不渝的爱情是毋庸置疑的。”   弥留之际,普希金嘱咐妻子:“我死后,你带着孩子们到乡下去住。为我服两年丧你就嫁人,一定要嫁个正派的人。”   普希金逝世后,娜塔丽娅的处境不堪设想。她才24岁,还有4个年幼的儿女。丈夫猝亡带来的撕心裂肺的悲恸,再加上经济窘困,对她已是够残酷的了,她还得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指责。更有甚者,她竟成了举世闻名的反面教员,人们都以普希金错选了娜塔丽娅招致杀身之祸为教训。把普希金之死这一重大的历史悲剧归罪于一个弱女子显然是很不公平的。这也是娜塔丽娅的最大痛苦。   娜塔丽娅没有死,是个奇迹。孩子们给了她力量,使她顽强地活下来。儿女们就是她的生命,她已没有了自己的生命。   娜塔丽娅服了两年丧,而她的心却服了一辈子丧。尽管命运多舛,但善良的天性使她总是十分同情身处逆境的人们。青年作家谢德林被流放,这让她想起普希金当年遭放逐的情景。她为谢德林奔走,终于使他获释。后来她还帮助了另一位无辜受害的年轻人。   普希金逝世7年后,淳朴善良的军人兰斯科依理解她,同情她,爱她,也爱她的孩子们。他向她求婚。她嫁给了他,但内心的伤疤总在隐隐作痛,一生郁郁寡欢,51岁病逝。临终前惟一使她感到欣慰的是,此时她和普希金所生的4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   作为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是无愧于伟大诗人的。由此人们也更能理解普希金对她的爱——“我爱你的心灵胜于你的容貌”。   但是由于长期造成的深远影响,在我国仍有许多人对普希金夫人持传统观点。   近些年来,经常可在报刊上读到一些国内著名作家造访俄罗斯,参加莫斯科和彼得堡普希金故居后写下的观感。文中每每提及诗人之妻都毫无例外地持否定态度。一位作家写道:“娜塔丽娅不是个信守诺言的人。在普希金逝世后不久,她就改弦更张,嫁给一位追求她的法国贵族。这也许是她对普希金的一种报复。”另一位作家写道:“普希金和娜塔丽娅的结合注定是不幸的。她没有给他愉悦和幸福,带来的是郁郁寡欢和悲剧式的结局。……在爱情方面普希金是败者,是输家。”还有一位作家认为:“普希金的婚姻‘下错了一步棋’,举足轻重的一步棋!”新近又有作家写道:“冈察洛娃除去给普希金生孩子,对普希金的精神痛苦视而不见,完全漠不关心。”   根据传统史料写的作品必然受其局限,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有些似乎是这一学科领域的“圈内人”,却发表有严重谬误的文章,实在不应该。例如《普希金之死有新说》一文竟张冠李戴把一个叫伊达莉娅的女人当成了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事实上这个伊达莉娅当年曾追求过普希金,但诗人对她没有一点好感。她恼羞成怒,从此怀恨在心,同丹特士勾结在一起,制造事端,陷害娜塔丽娅,乃至酝成诗人在决斗中惨遭杀害。《新说》一文中把伊达莉娅的许多事统统扣到了娜塔丽娅的头上,最后得出结论:“诗人的悲剧是由其妻一手策划并与她的亲朋共同实施的。”因为伊达莉娅和娜塔丽娅两个名字仅有一个音节之差,对中国读者来说是非常容易搞混的。这篇“新说”又以其标新立异立即引起广泛瞩目,被其他报刊纷纷转载或摘登。于是以讹传讹,混淆视听,使本已被歪曲的普希金夫人的形象再次遭到更加粗暴的歪曲。   企盼大家都能尊重历史事实,好让这位埋葬在涅瓦河畔、生前饱受磨难的不幸女子的在天之灵早日得到安宁。   选自 《中华读书报》
编辑本段相关文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3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时代的旗帜。他作为民族意识的体现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普希金对俄罗斯本国作家影响巨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诗人能与之相比。

  普希金的青少年时代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 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 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 (1817)、《乡村》(1819)等。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南方流放时期

  普希金于1820 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南俄一带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南方流放的后期,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关系恶化。1824年当局截获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 并以此为借口,将普希金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软禁了起来。

  乡村幽禁时期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十分偏僻,只有老保姆陪伴着他。他中断了与十二月党人的联系,但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的人民。他在这二年里经常到集市上听农民谈话和唱歌,并十分注意收集民间故事和口头传说。普希金从那里学习人民的语言,吸取了许多有益的养料,这一切对普希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两年里,普希金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囚徒》、《致大海》、《致凯恩》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几十首抒情诗 ,叙事诗《努林伯爵》,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六章。

  就在他被软禁在乡间的时候 ,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普希金一直关心着时态的发展。起义失败后,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拉拢诗人为其服务,决定将其召回莫斯科。

  重返京城时期

  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热情赞扬十二月党人的崇高志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1830年秋天,普希金因故滞留波尔金诺,这三个月成了普希金创作中的丰收时期。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其中包括《射击》、《暴风雪》、《村姑小姐》和《驿站长》等)、四部小型悲剧和几十首抒情诗。

  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后,定居彼得堡。他的行动仍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这一时期,普希金在创作上仍不断有优秀作品出现,如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勃罗夫斯基》、叙事诗《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抒情诗《致诗人》、《秋天》和《纪念碑》等。30年代中期,普希金与当局的矛盾日益加剧,此时一个法国流亡者丹特士又放肆地追逐他的妻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普希金于1837年 2月8日与丹特士决斗,身负重伤,两天后去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2-22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时代的旗帜。他作为民族意识的体现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普希金对俄罗斯本国作家影响巨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诗人能与之相比。

普希金的青少年时代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 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 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 (1817)、《乡村》(1819)等。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第3个回答  2012-12-08
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
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
“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
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
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
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
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
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
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
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
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
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
《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特别是《小市民》、《底
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
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
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
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
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
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帮助。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
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
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
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
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
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人间》(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
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
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
1931年回国之后,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
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
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
《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
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
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
级的共同财富。
第4个回答  2020-01-04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