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有多少个系

如题所述

北洋军阀派系林立,势力较大的有奉系、直系、皖系、晋系、粤系、桂系等。

1、奉系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出生在奉天故称奉系。代表人物有张学良、张宗昌、郭松龄等,势力范围在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北洋政府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1928年6月4日,当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当日逝世,享年53岁。

2、直系

直系军阀是民国军阀中北洋军阀派系之一,直系军阀领袖大多出身直隶省,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故称为“直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今河北)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政治上亲英美,代表旧地主。

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其首领之位。

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主要割据在江苏、江西、湖北三省。冯国璋原是袁世凯的亲信将领。

3、皖系

皖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势力范围在皖、鲁、沪、浙、闽、陕。

袁世凯死后,皖系以北洋正统自居,操纵政局,声势显赫。但好景不长,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皖系一败涂地,一蹶不振,尽管后来段祺瑞又曾出山担任“执政”,不过是有职无权。在北洋三大派系中,皖系最先兴盛,亦最早衰败。

4、晋系

晋系军阀,为民国时期军阀派系之一,主要占据山西地盘。20世纪上半叶,晋系军阀集团统治山西38年之久。于其他军阀类似,和当时的北洋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代表人物阎锡山就曾拥戴袁世凯称帝。

以阎锡山为首,以晋绥地缘为特征的晋系军阀集团,屡屡与其他政治力量逐鹿中原,一度占有晋绥冀察四省和平津二市,其首领阎锡山甚至一度自立为“国家元首”。

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冯玉祥、阎锡山失败,晋系军阀集团实力、地位大为下降,但仍保持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直至1949年4月太原解放,晋系军阀集团方才土崩瓦解。

晋系军阀集团萌芽于辛亥革命,发轫于北洋时期,二三十年代逐步膨胀,至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前实力达到顶峰。纵观中国近现代史,晋系军阀集团是存在时间最长、实力最为雄厚的派系。

其主要赖以能较为系统和持之以恒的进行官兵教育和培训,有稳定的领导层,在山西省内积极建立军事和民用企业,发展经济。

5、桂系

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先后以广西为统治基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政集团。

按代表人物来分,可以分为以陆荣廷为代表的“旧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原清政府广西提督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投向革命,实际上却逐步排斥同盟会人员而逐渐走向军政集团统治。其势力在史学界通常称之为旧桂系。

1915年, 旧桂系参与护国战争,并在护国战争之后,控制两广。两广成为陆荣廷的势力范围。

1917年7月6日,孙中山与廖仲恺、朱执信等南下广州,利用两广自主的局面,联合滇桂军政集团。随后,两广和西南诸省参加了护法战争。期间,两广和西南诸省逐渐排挤孙中山,并导致第一次护法战争失败。

1920年,旧桂系欲消灭孙中山指挥下处于潮汕的粤军。第一次粤桂战争,又称“两广战争”爆发,双方激战至1921年6月,桂军失败,陆荣廷被迫宣布下野。旧桂系势力受到重大打击。1921年,“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粤军攻入广西,摧毁了旧桂系的政权。

1924年初,陆荣廷与沈鸿英发生激战,李宗仁趁机发兵攻打陆荣廷,将陆荣廷的势力消灭。随后,李宗仁与沈鸿英争夺广西的控制权,同时击退了企图进入广西的滇军唐继尧部。

战斗至1925年,李宗仁消灭沈鸿英的势力,统一广西。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势力控制了广西全境,其势力又被史学界称为“新桂系”,以区别于陆荣廷的“旧桂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

直系,首领是冯国璋(直隶河间人),后是曹锟和吴佩孚。主要依靠英、美帝国主义。盘踞在长江中下游,即江苏、江西、河南、湖北等省。皖系,首领是段祺瑞(安徽省合肥人)。段和直系首领都是袁世凯手下的干将。袁死后,直、皖两系争权夺利斗争特别厉害。皖系投靠日本帝国主义。主要盘踞在安徽、湖南、浙江、福建等省。奉系,首领是张作霖(奉天海城人)。张非北洋系统,但与北洋军阀有一定历史渊源关系,一般都将他列为北洋军阀的一派。奉系军阀投靠日本帝国主义。主要盘踞在东北地区。自此以后,各系军阀争权夺利,连年混战。先是皖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控制北京政权。1920年发生直皖战争,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军阀,打败皖系军阀,以直系军阀为主把持了北京政权。1922年又发生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将奉系军阀打败,直系军阀独占北京政权,奉系军阀撤出关外继续盘踞东北。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失败,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次年,北伐军消灭了占据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直系军阀。“4.12”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起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1928年奉系军阀退据东北,是年冬与国民党新军阀合流。从此以后,北洋军阀就完全被国民党新军阀所代替。
孙传芳占据着苏皖浙,势力尚未巩固,正聚精会神于收束异己的军队。吴佩孚在湖北驼在萧耀南的背上,萧耀南驼得汗流浃背要紧把他掀出去,吴佩孚即借此要挟萧耀南帮助实现重镇洛阳的好梦。李景林张宗昌局促于山东。奉军已瓦解,张作霖已失其对部下之威信,公然卖身于日本即足以证明其有一蹶不能复振的情形。在以前,我们在某一时都可以指出某军阀是有统治权的(至少是在名义上的),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曹辊与吴佩孚都曾在某时做过统治的军阀.帝国主义因他的工具——军阀失势,对中国也不能象从前那样为所欲为了,我们知道帝国主义开始侵略中国时,帝国主义均是联合起来共同帮助一个统治军阀以达其侵略之目的。如五国银行团之与袁世凯。继则各国因利益互相冲突,渐渐分裂,各有独自帮助一个统治军阀的思想,如欧洲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独助段祺瑞以统治中国。各国既因利益相互冲突,各欲在中国得到统治的地位,如日本之帮助张作霖,英国之帮助吴佩孚。直到现在帝国主义国已寻不出可扶持的军阀了,英国帮助吴佩孚,而吴佩孚失败了,日本帮助张作霖,而张作霖失败了,所以帝国主义此时非常踌躇,不知谁可利用?因此他们只好等待。日本则因他的势力不雄厚,不能有一刻的等待,所以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出头来帮助张作霖。列国则在华北驻屯的无论海陆军队,均已联络起来,推值年总司令,以为保侨临时办法。这是表示列国不能依靠军阀而只好自己出头。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4-24

    北洋军阀有3大派系。分别为皖系、直系、奉系。

    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

    皖系军阀:分布在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头目是段祺瑞,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靠山是日本。

    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

    直系军阀: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流域及直隶,头目是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靠山是美国、英国。

    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

    奉系军阀:分布在奉天、黑龙江、吉林,头目是张作霖、张学良,靠山是日本

第3个回答  2011-09-16
我再补充一个,还有西北军阀马步芳
第4个回答  2011-09-12
直系、皖系、奉系、晋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