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北京叫什么

如题所述

以前北京叫的名字有燕都、幽州、京城、南京、大都、北平、京师、京兆。具体介绍如下:

1、燕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带。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7、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8、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扩展资料

北京城的历史沿革: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将军徐达攻陷元大都。由于元顺帝不战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就藩于北平。1379年燕王府竣工,1380年朱棣之国。

1398年,朱允炆继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1399年(建文元年)四月开始削藩,史称“建文削藩”。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于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1406年(永乐四年),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并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内。

1421年(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此后又在北京南郊修建了天地坛和山川先农坛。北京城建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瓦剌部的入侵,1476年(成化十二年)提出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

清代北京城基本沿袭明朝北京城的格局,但裁撤了皇城的设置,将明代皇城内的大量内廷供奉机构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的大量衙署、府第、仓库、草厂也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改为八旗居住区,令汉人迁往外城居住。

1911年清朝灭亡后,对北京城池进行改建,为改善交通和修筑环城铁路,先后拆除了正阳门、朝阳门、宣武门、东直门、安定门的瓮城,皇城城墙和东安门。1924年在内城城墙上新开和平门,1937年开辟启明门(建国门)和长安门(复兴门)。

1949年之后,对北京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工作。朝鲜战争期间,为便于疏散民众,在内城城墙上增开了东四十条、小街、新街口等豁口。外城城墙、城门和角楼于1951年至1958年拆除。皇城的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地安门于1950年代拆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4

1、燕都

燕都,即今日北京之别称。燕国在八百年的历史中,曾建有五座都城。西周初年(公元前1044年)封召公于燕地(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遗址),燕地为燕国始封地。

燕桓侯(公元前698-691 年)时,山戎不断南下侵扰,燕国被迫迁都临易(今河北雄县、容城一带)。燕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64年)时,燕国请齐桓公打败山戎之后。燕襄公元年(公元前657年),上都蓟城成为燕国的国都。

2、京城

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对于国都、或与国都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城市(如陪都)的称呼,多见于古代,和国都,首都都是一个意思。

3、元大都

元大都,简称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语称为Dayidu,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

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4、北平

北平,是北京的旧称之一。“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是北平作为一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区划中。

1368年(明洪武元年)9月12日,大都易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和平”之意,后于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此为今名之始。

5、京兆

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燕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大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12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7、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23

历史上北京的名称: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4、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5、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6、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7、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8、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黄帝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后燕和北魏而不变。

扩展资料: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风习俗:北京小吃、京剧、京韵大鼓、相声、舞台剧、铁板快书、景泰蓝、牙雕、毛猴、漆雕、赛蝈蝈和蝈蝈笼、吹糖人、捏面人等等。

北京是唯一入选世界15大购物之都的内地城市,拥有百余家大中型购物商场。王府井大街、前门大栅栏、西单商业街是北京的传统商业区;国贸商城、东方新天地、中关村广场。琉璃厂或潘家园的古玩城拥有各类古玩。秀水街和雅秀服装批发市场销售各类服装。

景泰蓝、玉器、丝绸刺绣等历史悠久;民间手工艺品,如泥人、京剧脸谱、风筝、剪纸等物美价廉,都可以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

百度百科-北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8-25
  1 燕 商王朝奴隶制下的北方属国就是古燕国,房山县琉璃河的古城址是召公封燕,以前的古燕国的遗址

  2 幽州 隋文帝把燕郡改为幽州

  3 中都 女真族首领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落,为了巩固王位开始讨伐南宋夺取中原(1151年)天德三年三月,正式来到燕京,把燕京改称金中都

  4 元大都 成吉思汗死后孙子蒙哥继承大位,蒙哥战死于四川,弟弟忽必烈北上与弟弟阿不理争夺王位,经过激烈的较量,忽必烈在开平继承汗位 元至四年(1267年)开始修建新的燕京城 把中都改为大都

  5 北平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朱元璋统一了江南大部分的领土(1368年)明军一举拿下大都城 从此北京又换了主人改称北平府

  6 顺天府 洪武三年(1370年)朱隶被封为燕王 1399年七月燕王发动叛乱 打败了他的侄子 1403年称帝迁都北平 北平改称北京(同年的二月又改名为顺天府)1664年福临入关来到北京 北京仍称为顺天府

  7 北京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迫使清政府退位 从此结束了2千年的封建帝制 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称北平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京真正回到人民手中
  解放前北京叫北平,这是公元一九二八年国民党把政府迁到南京后改的。其实北京也罢,北平也罢,其名称都始自明朝。
  相传黄帝曾率本部落和炎帝部落在现在北京附近的琢鹿打败九黎部落,杀死了他们的酋长虽尤,并建立部邑。
  到了黄帝的第三代,额项曾到幽陵祭枢,幽陵或幽州即北京地区的总称,到帝尧时代才建立幽都,幽都即古代北京。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后代于蓟,封周宗室召公于北燕;后来燕候吞并了蓟,就以蓟为中心,建立自己的国家。所有从西周到春秋时代,北京都一直叫蓟城。
  从晋朝开始,北京改名叫幽州。
  后晋石敬瑰在公元九三六年,把燕云十六州(即北京地区)割给契丹;第二年契丹统治者(辽)改为南京,又称燕京。
  公元一一二三年北宋花了每年五十万岁币外又增加一百万贯的代价从女真族手中把北京赎回,改名燕山府。
  不到两年,公元一一二五年,金朝又攻占了燕山府,改名为南京。
  到公元一一五三年又正式取名为中都。这是北京作为首都的开始。
  后来元灭了金,把北京又改名为大都。
  公元一三六八年,明军哀入大都,改名为北平。
  到了明成祖船占了北京,一四0三年改为北京,
  现在北京城基本上是那时所建。北京这个名称,经过了民国,除国民党统治的二十年外都一直叫北京。追问

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