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与想象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共同点?

如题所述

一、区别如下:

1、意思不同:

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像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2、参照物不同:

联想必须是从一个现有的事物出发,比如看到“红色”这个词,有人会想到革命;想象是可以没有任何参照物的 。

3、性质不同: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想像,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共同点:

都是通过思维活动构想出不存在于眼前的事物或情景。

扩展资料: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举例说明:

1、如果看到王维的诗就想起了自己曾经看到过的一幅画,这是联想。

2、如果看到王维的诗句,就在脑海中产生了画面感,如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仿佛看到了塞外边陲的风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形象是之前在图片或者电视上看见过的,是头脑中存储的表象。

当据王维的诗句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形成了一幅画面,这个就是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所以苏轼评价王维的画“诗中有画”实质上是在脑海中产生了画面感,因此属于想象而非联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联想

百度百科-想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3

区别如下:

1、限制性不同。

“想象”可以无限制地发生在脑海中,“联想”则必须是从一个现有的事物出发。

2、产生点不同。

“联想”有时候可以从一个现有事物出发到另一个现有事物,“想象”则一般是限定为一个虚构的目标。(注意:“现有事物”是简称,表示实际存在或存在过的事物。“虚构的目标”则是尚未存在过的  。)

3、性质不同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共同点:

1、两者都可以呈现为非逻辑形式

2、两者都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都可以借助于形象展开

3、两者都可以互为起点

扩展资料:

两者都是动词,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 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系反映在人脑中而有各种联想,有反映事物外部联系的简单的、低级的联想,也有反映事物内部联系的复杂的、高级的联想。

一般来说,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在外部特征和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并建立联系,以后只要其中一个事物出现,就会在头脑中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事物的出现,这便是联想。

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参考资料:联想(词语)_百度百科想象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5

区别: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活动,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感性形象的思维活动;联想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

共同点:

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到彼的心理过程。由一点出发,从多个角度想象。这个彼可以是具体的直观画面,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

拓展资料:

“想象”和“想像”之争:

自从“像”字恢复使用后,象、像二字一度造成混乱,“想象”和“想像”至今纠缠不清。你认为用哪个xiàng字更合理?

1986年是分界线

不说历史,就现代汉语运用来说,“想象”和“想像”的纠缠是1986年以后出现的。1986年前是“想象”一统天下;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恢复了“像”字的使用,“想像”开始崛起。

它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工具书肯定了“想像”的地位。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旧版只收“想象”,新版则两者兼收,但以“想像”为主条,释义后注:“也作想象。”“想象”后只注“同‘想像’”。编者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同样,《辞海》1979年版只收“想象”,1999年版则反其道而行之,只收“想像”。

二是教材接受了“想像”的用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统编教材,一向只用“想象”,但现今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比如2000年推广使用的“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一、二、三册均用“想象”,至少出现了59次;而第四、五、六册则一律改为“想像”,至少出现了63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收入第五册的吴组缃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文,文中两处出现“想像”,旧教材中均作“想象”,原文发表于1992年第1期《文史知识》,当时用的也是“想象”而不是“想像”。

用“想像”也许是大势所趋吧?

参考资料:

想象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5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是:

联想:【lián xiǎng】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想象:【xiǎng xiàng】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共同点是:

它们都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都可以借助于形象展开。

扩展资料

近义词的意义

1、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少近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轻重的分别。如:“信任”、“相信”。“相信”是“认为正确或确信而不怀疑”,程度较轻;“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程度较深。

2、词义的着重点:“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的意思。但诡辩重在“诡”,即“欺诈、怪异,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误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错误的言行进行辩护”。

3、词义范围的大小:“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之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的范围较小;“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4、词义使用的对象:有些词尽管意义相近,但是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情况。“领略”与“领会”都有“理解、体会、认识”的意思。但前者着重指情感上的体验、欣赏,可以连接“风味”“风光”等;而后者着重指理性上的了解、体会,适用于抽象的事物,可以连接“内容”、“道理”等。

参考资料

近义词-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0

联想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真实存在,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而想象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可能存在的,构想出来的事物。

“想象”或者“想像”,无论是作为心理学名词,即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还是作为一般词语,指设想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它都是一种“思维活动”,也就是说,它是比较抽象的。

扩展资料:

联想的基本释义是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想象  百度百科-联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