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的人算不算公务员公职人员

如题所述

乡镇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并不算是公务员,不过属于公职人员。

一般来说,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虽然和乡镇公务员从事的具体工作基本相同,但是,这只是一种混岗使用的情况,乡镇事业编制由县级人社局管理,个人的职称晋升也由人社局组织,工资也是按照事业编制人员进行核发,而乡镇公务员则由县组织部管理,个人的职务和职级晋升由组织部考核管理,工资按照公务员的标准发放。

但是,乡镇公务员仍然属于公职人员范围,其所从事的工作也属于政府工作范畴,行为受到党纪国法的约束,如果出现的违纪行为,也需要按照政纪处分条例要求进行处理,这点和乡镇公务员并没有多大差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6
事业编制岗位肯定是公职岗位,事业人员也肯定是公职人员,但却不是公务员,最多只能算参公人员。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事业单位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本身省份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只有通过公务员考试,且在政府单位使用行政编制的职工,才能被登记为公务员。像党委、人大、政协等机关的职工,也只能是按《公务员法》管理,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公务员,充其量算是使用行政编制的参公人员,等同于公务员并是真正的公务员。
在事业单位中,虽然也有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职工,使用的也是事业编制,却因其职能问题,被公务员管理机构审批为参公。事业单位的参公人员和行政单位的参公人员一样,薪资待遇和晋升提拔方面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也可以自由调任到其他地区岗位工作。只是部分地区会对参公人员调动岗位方面会有一定的限制,而且这种限制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此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能享受参公管理的只剩下执法类单位,或许也有极少数事业单位可以继续享受参公管理。之前的参公事业单位,在此次事业单位改革中基本被取消,失去了餐共鸣管理的特权,以前的参公事业单位现在主要以服务职能为主。除了少数几类人可以继续保留参公身份调任到公务员岗位,其他事业编制参公人员,除职能连人带编会被整合到事业单位,暂时保留参公身份,等待后续改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