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经过干预和家庭训练,语言发育迟缓能得到改善吗?

如题所述

建议看看《孤独症和相关沟通障碍儿童治疗与教育》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有较强的借鉴性。

个人建议如果孩子已经在权威机构确定为“孤独症”,那就按照专业人士的建议进行治疗,其中一些干预课程还是很有效果的。我就认识一个这样的孩子,在专业机构确诊后,治疗了大概一年,效果明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直是全程陪伴的,而且也配合做了很多引导工作。

另一种情况,只是怀疑孩子是孤独症,或者医生说“疑似孤独症”,那么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会有这些表现的原因。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孩子,三岁多了,经常一个人玩,别人与他说话时,他不与人对视,而且性格倔强,有“孤独症”的一些症状。通过与家长沟通,发现孩子一直由祖母照顾,而祖母是一个比较内向甚至有些孤僻的人,所以,平时除了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基本不与孩子沟通,更别说带孩子出去和同龄人一起玩了,经常是带着孩子在某个角落里独自玩耍,而父母因为工作忙,虽然发现孩子的一些不对劲,但也没重视,直到需要入园后,才发现孩子与别人的差距。大概在四岁左右,孩子妈妈辞职在家照顾他,每天陪伴孩子从最基本的“对视沟通”到“与人交往”,一项一项手把手的指导实践,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孩子已经能主动与人交往,与同龄孩子的交往能力基本平行。

像这种疑似症状的,很多是因为家长教养方式不够科学,或者直接照顾孩子的人有一些明显的性格缺陷,也有一些因为环境不好,使其有孤独感,不知道怎么与人沟通,和人交往。因此,如果只是疑似症状,家长可以多花些时间有意识地去训练和指导,对孩子的这种症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养后,完全没有效果的,建议交给专业机构,对于儿童孤独症,早干预会更好。

干预肯定是有效果的哦。

《养育星儿四十年》回答的问题是: 孤独症权威专家,如何养育自己的重度孤独症孩子?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蔡逸周夫妇培养重度孤独症儿子思谛走过40多年的心路历程。书中并不是讲述具体的干预和培养技巧,主要是引导大家从心态上积极面对问题。我们都知道人生不全是公平的。人生旅途中,我们能做的是“选择快乐及满足”还是“选择不快乐,不断抱怨”。

书中没有多少干货内容,传授的都是“心法”。

思谛15岁时,语言及社交发展约为2岁程度,认知发展约5岁左右。现在思谛四十岁了,在图书馆工作也在超市做理货员,能烹饪很多 美食 ,仍然只能做简单的沟通,但是生活完全自理,还有一份自己的收入。他乐观、乐于助人。

作为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很希望在生活中找到一个曾幼时和自己孩子差不多症状的成年人做参照。这其实很难!自从1943年利奥 凯纳医生(Leo Kanner)介绍“幼儿孤独症”这个名词给全世界后,数百亿的研究经费话费在这个课题上,但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仍在问“什么是孤独症”?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这个是医院诊断的结论嘛?

先天的基因遗传,后天的环境影响都会对此症有很大的影响。

先天的我没接触过,不好随便给出建议,后天的我接触过一例,父母是严苛完美主义者,对孩子管教很严,甚至一句话一个词说得不对也批评,久而久之孩子慢慢的由不敢说不愿说到不会说。就像龟壳一样,缩进去了很安全,这是缺乏安全感的无声对抗。

针对您的情况,先看下什么因素导致的问题出现,然后再对症解决问题,按常规分析,是可以改善的,别太着急慢慢来,不然孩子会再次缩回龟壳的,二次受伤就更难了。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一般来说在三岁以前就可以被发现。自闭症患儿从小就表现出语言理解及表达困难、难以与身旁的人建立感情、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及一成不变固定的玩法与行为等。

  自闭症的具体表现:

  1、人际关系有所障碍,对人欠缺反应。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会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 情感 等多方面的困难。

  2、语言和沟通有所障碍。约有50%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沟通的自闭症儿童,也常表现出鹦鹉式的仿说、代名词反转、声调缺乏变化、答非所问的情形。

  3、对于非口语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同样有程度不同的困难。

  4、行为刻板、单一。自闭症儿童常有一些奇特的固定习惯或玩法,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拒绝做改变。

自闭症孩子通过专业的训练能改善当下状况吗?

自闭症是不会自愈的,只能通过专业的训练才能得到改善,自闭症越早训练效果越好,家长不要抱着侥幸的态度而耽误了孩子宝贵的时间。

  要让自闭症孩子通过专业的训练改善当下状况

  注意力提升:使用有效的方法,在 游戏 活动中逐步提升孩子的专注能力,专业的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保持练习和测评同步高效进行。

  学习力提升:重塑学习力,提高专注力、读写能力,形成良性循环;活跃孩子思维,激发 探索 精神,实现创造力和求知欲的全面提升。

  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增强与长辈、朋友间的沟通能力;学会换位思考,感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情绪管理能力提升:有趣的情绪识别活动,让孩子体会不同的情绪感受,提升情绪认知;有效地情绪感知课程,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做情绪的主人。

  自我表达能力提升:面对陌生的场合或者人群,通过 游戏 、训练提高孩子自我语言表达的流畅、敏捷、精确度。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独立自主能力提升: 培养孩子自主性、执行力,了解并妥善处理自我情绪,提升自我管理意识。

  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培养孩子的创新、自主 探索 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孩子的思维去思考,从中发现并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脑体协调发展提升: 健康 安全的体能训练,促进孩子感觉系统平衡发展;让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实现与学习、生活的最佳状态

应该可以的。这种习得式训练,能够让孩子从对他人的行为中受到感染,进而不由自主地进行模仿。

所以,如果可以对这类儿童多加陪伴并且多尝试环境改变是很有效果的。

谢谢,孤独症说白了也是跟人接触少,缺少语言以及心理上的沟通,久而久之形成了孤独自闭症。小时候我自己也很长一段时间有这种孤独症的现象,父母老来得子爷爷奶奶也特别疼爱,一般不让出门跟别的小孩玩,怕不小心摔倒,怕受人欺负,怕……以至于上了高中自己都感觉好像跟别人融入不到一起,谈个恋爱都感觉没有勇气跟女孩子说话。感觉自己很悲伤。直到上了大学才慢慢跟别人接触,加上家里人的鼓励和开导慢慢的感觉人跟人直接需要交流,要跟人去接触,交谈。否则时间长了感觉到自己很悲惨,自己好像被世界所遗忘。

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多去跟人交流,也不要害怕自己说错或者自己不招人待见。只要你用心去跟别人交流,相信别人也同样会用真心去对待你,慢慢的开导自己,释放自己的心灵,让大家都能接受你。加油!

很多家长都会问类似的问题:

“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恢复?”

“星星儿可以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样吗?”

“需要干预多长时间才能治愈?”

可以理解家长们急切希望得到准确的答案,但是,星星儿的训练时长和最终效果能有多接近正常孩子的水平,受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


儿童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水平,如语言能力、模仿能力、精细动作、认知理解能力等。 自闭症是一个谱系障碍,每个星星儿核心障碍的程度不同,所以康复后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而且,有的孩子能力强,会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教给他们的内容也很快可以掌握,学习基础 社会 技能的效率也会高一些。有的孩子能力基础偏弱,听不懂家长和老师的指令,语言能力十分有限, 很多能力都需要家长和老师通过引导,从感觉——知觉——肌肉记忆——认知理解 ,这几个步骤反复练习是需要一定时间成本的。


对孩子开始干预的时间、足够的干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一般来说,越早进行干预,效果会越好一些,理论上来说,2~6岁是干预训练的黄金时期,低龄的孩子脑部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强,容易恢复,这个时候进行早期干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时候,星星儿需要大量且密集的有效干预时间,根据现有的研究表明,早期密集行为干预被证明能有效提高星星儿的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适应性行为。它指对2~6岁的ASD孩子进行每周40小时的有效干预,坚持2~3年,其中包含了与相关的必备技能,比如交流能力、社交能力、学前能力,或学术能力。


康复机构和老师的专业度。 康复老师的专业水平和康复机构的硬软件设施也是影响康复的一个因素,家长们可以在给孩子选康复机构的时候认真地考察,看看具体的环境和老师,带着孩子去,和老师多聊聊孩子的问题行为,看看是否可以进行有效的共同和交流,要知道,随着干预训练的展开,后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配合环节都不会少。


关于选择康复机构,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第一点,选择康复机构的时候,要记住,机构不是最贵的机构就是最好的,干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们最好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选择能给予孩子持续性的干预课程的机构,做好两年以上的干预准备,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点,不要频繁更换机构和康复老师,很多家长刚开始对孩子进行干预训练的时候,心里就像揣着一团火,急着想看到孩子的好转,看到孩子能力大幅度上升,孩子的问题一有反复就想换机构、换老师,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


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孩子在刚刚进入机构的时候,是不可能立马进入学习状态,他们需要和老师建立信任关系,更要熟悉陌生的环境,头两个月在地上哭闹,拒绝上课,是很正常的,只有突破了这个关卡,孩子才能到达学习技能阶段,这是避不开的。


在训练中,家校共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可以不用参与孩子的干预,直接教给机构老师就好,殊不知家长在干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孩子是完全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干预,这个时间其实是非常短的,而且局限性也比较大,比如环境、教具、人物等,毕竟课堂不能完全模拟真正的生活, 大部分的内容还是需要家长在大环境中、生活中给星星儿进行泛化和拓展的。


成功的自闭症干预,一定是伴随着家长不断地观察、学习、理解孩子的。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我们都知道星星儿是千差万别的,那他们教育方法也是要因人而异的。


所以,家长需要积极去参与到孩子的康复教育中,他们会越来越了解孩子,也会知道他们的短板在哪里,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最合适,那么,孩子自然就更能够去习得新的技能了。


不要忽视和ASD孩子之间的 情感 交流,他们对于复杂表情和情绪的理解能力很弱,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感情。


相反,比起NT孩子,星星儿的心智发育更需要安全、温馨有爱的环境,尤其在大脑康复期,父母以及其他家人需要懂他们的每个动作、行为、言语背后的成长诉求,然后予以相应的满足。


当然,家长们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是否焦虑、是否心态偏激,这些情况都需要及时调整,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家长是孩子的领航者,孩子和家长的状态、行为都是互动出来的。


希望岛有过一些成功的案例,他们的家庭成员之间的默契与配合度都很高,大家都一起齐心协力为孩子进行泛化,在每次的家长课堂上,这类家长也都非常乐意提出自己的问题, 即使在疫情期间,也和老师积极进行沟通,对干预成果反复巩固 ,这样的坚持再加上开始干预训练的时间较早,孩子在这样的集体环境中收获了相当可观的进步。


所以,作为家长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孩子情况,积极参与他们的干预进行,十分有利于星星儿的康复。不管他们的能力如何,持续的干预和帮助是需要坚持的,康复训练是需要长期坚持的, 干预,是一场持久战。



星星儿在每个阶段都会存在相应的特征,但大部分人还是需要持续干预的。


所以,在康复过程中,家长们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当然也不可以自暴自弃。坚持帮助孩子提高能力,帮助他们自身不断的进步,星星儿具备一定的能力基础的话, 还是可以干预到和正常孩子相差无几的程度,可以融合到普通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多些启蒙,少些催眠,每个生命都是圆满俱足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07
可以的,我朋友的孩子1岁的时候会发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就不说话了,一岁半的时候不会叫爸爸妈妈,她就很着急,带着孩子去找了比较专业的老师,两个月就开音了,会叫爸爸妈妈,经过干预,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是可以得到改变的。
不只是语言,经过专业老师的干预,孩子的整体情况,像认知,语言,逻辑,社交都会好很多。
第2个回答  2023-09-05
可以得到改善。在进行康复训练之前,家长一定要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为孩子查缺补漏,对孩子了解的越深入,将来制定的训练方案就越科学。尤其是要搞清孩子的问题行为和生理年龄的匹配关系,相关表现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