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良渚古城遗址”最令你震撼的地方是什么?

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其哪一些方面让你感到震撼?

我认为良渚古城遗址最令人震撼的地方是城市的布局三重向心式的结构,在之后的几千年的都城都有这样设计良渚还是这些5000年古城中其中规模最大的,拥有最完善水利系统的,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的,以及良渚城特有的良渚石钺文。

良渚古城西北的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组成,是中国最早的经过科学规划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渚玉文化。玉在中华文化中一直被赋予美好的品德,良渚玉则是权力的象征。首先,它精巧。微雕镂空雕浮雕都有,特别是微雕,一毫米五条清晰细线。

其次,它象征等级制度。玉璧玉钺玉琮是权力的象征,从反山十二号良渚王墓里出土的大量精美的玉。以神徽像作为共同信仰的神,并与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神权、军权、王权形成良渚社会独具特色的用玉礼制,反映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良渚玉琮传播四方,延绵至今,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6

我认为良渚古城遗址最令人震撼的地方是城市的布局三重向心式的结构,在之后的几千年的都城都有这样设计良渚还是这些5000年古城中其中规模最大的,拥有最完善水利系统的,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的,以及良渚城特有的良渚石钺文。

良渚古城西北的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组成,是中国最早的经过科学规划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渚玉文化。玉在中华文化中一直被赋予美好的品德,良渚玉则是权力的象征。首先,它精巧。微雕镂空雕浮雕都有,特别是微雕,一毫米五条清晰细线。

其次,它象征等级制度。玉璧玉钺玉琮是权力的象征,从反山十二号良渚王墓里出土的大量精美的玉。以神徽像作为共同信仰的神,并与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神权、军权、王权形成良渚社会独具特色的用玉礼制,反映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良渚玉琮传播四方,延绵至今,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19-07-10

首先就良渚文化遗存而言,良渚文化是一个相比于同时期史前文化而言以农业为主且农业高度发达的原始文化。这一点我们在良渚古城的建筑遗存上就可以看出,在良渚古城以东约20公里处的茅山遗址发现了结构完整的稻田,尤其是在古城莫角山之东发现了迄今为止所有史前文明没有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就是在这里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先民们的“粮仓”在这个“粮仓”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堆积重量高达上万公斤的炭化稻谷。单凭这两处发现我们就可以得知位于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稻作农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地理自然环境方面来看,我国的长江下游地区多雨多涝,所以发展农业的话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看出,封建社会初期主要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农业种植区都绝大部分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如商朝的朝歌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安阳处于河南的最北边,临近山西、河北);周朝首都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秦朝在咸阳;汉朝在长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战乱和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人口和经济政治中心开始南移出现了吴国的建康,南宋的临安,明朝的南京,以及清朝的江浙】。但是,不管是在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中国还是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要想发展稻作农业,水利工程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拥有如此发达的稻作农业的良渚文化肯定会拥有当时最为先进的水利工程的。而这一观点很快就在良渚文化遗存的考古中得以证实,在良渚遗址中有,由高坝系统和更大的低坝系统组成的复杂水利系统,这个复杂而又精密的水利工程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水利系统之一。




不仅如此,新的考古研究还揭示,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的稻作农业不仅是社会建立的象征,更是古代文明出现的标志。因为良渚古城和大型水坝的成功而又精密的建设,这就反映出良渚文化必定拥有一个完善而又有效的凌驾于群体之上的社会组织体系和管理机构。这一点体现在考古出土的墓葬随葬品多寡以及精美与否之上。墓葬的随葬物反映出良渚文化存在贫富分化和社会等级,良渚文化上层人的墓葬中会有大量的精美玉器随葬,特别是哪些首领的墓葬中会有用于祭祀的玉琮和表现战争权威的玉钺,这一系列的文物出土反映出良渚文化出现了神权和王权的观念和意识。

第3个回答  2019-07-10

杭州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并不是最早的水坝),距今已经有4700至5100年。5月16日,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外围水利系统位于良渚古城的西北部和北部,由自然山体组成,目前共有11条堤坝遗址,主要修筑于两山之间的谷口位置,分为南、北两组坝群,分别为塘山、狮子山、鲤鱼山、官山、梧桐弄等组成的南边低坝群及由岗公岭、老虎岭、周家畈、秋坞、石坞、蜜蜂弄组成的北边高坝群,构成了前后两道防护体系。根据初步的考古认识,该水利系统兼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功能,与良渚文化遗址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良渚古城易受到山洪的冲击,直至当代,东苕溪仍是杭州抗洪排险的重点区域。良渚人首先在外围兴建防洪设施,使整个遗址能趋利避害,兼得山泽之利而无水患之虞,从而使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同时,水利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也为日后良渚古国的管理机构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根据水利专家对溢洪道位置的估算,整个外围水利系统在良渚古城北部和西北部形成了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的储水面,蓄水量可达275万立方米,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
外围水利系统与良渚古城紧密结合,除了水利科学的意义外,还将中国水利史由现知最早的春秋和战国时期往前提升了1000年。外围水利系统在坝址选择、地基处理、坝料选材、填筑工艺、结构设计、交通运输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科学性,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极高价值。同时,如此规模浩大的水坝营建,需要相当的管理组织能力,说明当时良渚已经具备了应对复杂需求的社会组织管理能力。

第4个回答  2019-07-10

良渚古城就在绕城公路的外边一点。曾有人批评说,良渚古城和杭州城没有关系,良渚不是古杭州。确实,从文化传承而言,良渚文化的后裔可能是消亡或迁往外地了,并不是直接传承到钱唐和杭州的,良渚时代离秦朝也有近2000年之久,良渚古城和秦钱唐县的时间距离很遥远。从空间距离来看,良渚和杭州城有着一段距离,不能算重合。但是我们今天依然还是把良渚古城视为是杭州城的发源地
良渚古城遗址的时间,上限很可能是公元前2600年,下限是公元前2300年。我们知道,中国最早的朝代夏朝,大约是在公元前2100年。也就是说,良渚古城在夏朝之前更早好几百年时间呢。换句话说就是良渚古城遗址的历史令人震撼。


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再次震惊世人。首先就是新发现的这个城址规模巨大,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米—1700米,南北长1800米—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堪称同时代古城中的巨无霸。这样巨大规模的城,作为首都当之无愧。
再看城墙部分,城墙有两大特色,一是特别宽,一般宽度都有40米—60米,甚至有达到80米以上的,现存最高为4米。打个比方,城墙底部的宽度相当于今天11个—17个车道,最宽处已经接近了长安街,如此宽的城墙,确实十分罕见。二是坡度缓。据考古发掘者说:“城墙内外侧与现在土筑的苕溪大堤的坡度类似,可轻易走上顶部。因此,仅凭墙体本身形态,要起到完全阻挡外敌侵入的可能性很小。”外墙坡度仅有30度左右,“今天任何一个老太婆都可以走上去”;内墙坡度反而还陡一些,约45度。毫无疑问,这样的城墙,起不到人们对城墙的一般认知的防御功能的作用。这两点都是令人产生怀疑的地方,所以初期有多位学者对城墙性质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可能就是防洪水的大坝,而且时代相当迟。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城墙整体情况已经清楚,城墙墙体四面合围,有八个城门,这些都有力地证明,这肯定就是古城墙,而非水坝。
良渚城墙,有可能并非出自实用的目的——军事防御的功能,或者是防洪水的堤坝功能,而是有可能作为宗教信仰方面的功能。这种解释,其实也刚好能和良渚文化本身特色结合起来,得到有力支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