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了哪些唐朝特色美食?

如题所述

唐人除了喜食羊肉,还钟情于羊奶。用羊奶制作的酪、酥、醍醐和乳腐,同样吸引了吃货的注意力。羊奶发酵后,成了酪,熬炼羊酪得到的浮皮,称酥,酥皮渗出的油脂就是醍醐。将羊奶煮熟成浆,晾凉凝结,就成了乳腐,与现在的奶豆腐十分类似。

张小敬连吃了两碗水盆羊肉。水盆羊肉的正宗吃法是一碗羊肉汤配两个胡饼,一个泡馍,另一个做成肉夹馍,用大蒜和或糖蒜相佐,辅以羊肉辣子,肥而不腻,口味独到。胡饼在剧中数次出现,打上了浓重的唐式烙印。民间多以胡桃为馅,饼面撒上芝麻。经过高温烘烤后,焦香诱人,松脆可口,保质期长,实为居家旅行饱腹神器。

胡饼传入中原后,进行改良,分为有馅和没馅两种。根据食客的需要,丰俭随意。没馅的类似于馕,有馅的,与烧饼相近,馅料或荤或素,或咸或甜。《唐语林》载,“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这样的羊肉馅饼,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消费的。

唐朝宰相韦巨源创立了“烧尾宴”,其中有一道名为“巨胜奴”的点心。芝麻源自西域,叫做胡麻。《神农本草经》记载:“胡麻一名巨胜。”唐初医书《本草拾遗》另载:“(麦奴)即麦穗将熟时,上有黑霉者也。”说明奴是并不重要的小东西。韦巨源为讨口彩,取名为“巨胜奴”。这道撒着黑芝麻的小点心。看似高大上,不过是一个胡饼而已。

《朝野佥载》中的一个故事,从侧面反映了胡饼的美味。官员张衡因“路傍见蒸饼新熟,遂市其一,马上食之”,遭到御史弹劾,导致原本要升三品的张衡被叫停,流放外地,从此仕途断绝。这位兄台在升职和流放之间,只差了一个胡饼。趁热吃饼,事小,有失体面,事大,大唐美食就是这么任性。

西汉才子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有云“枇杷橪柿,楟柰厚朴,软枣杨梅,樱桃蒲绦。”说明柿子的种植有二千多年历史了。唐朝诗人刘禹锡写有《咏柿子》传世,“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摘翻,自保天年。”清末,慈禧太后“西狩长安”,地方官员将火晶柿子作为贡品进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6
第六集中,苏记车行的伙计在交货前聊天,说晚上要喝三勒浆。其实三勒浆是种药酒,具有抗疲劳、耐缺氧、调节免疫的作用。三勒浆的名字的由来,与它的原料有关。据《唐国史补》记录:“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诃黎勒、毗梨勒。”唐朝时,三勒浆受到了皇家的关注。元代文献《秋涧先生大全文集》中:“唐代宗大历间幸太学,以三勒浆赐诸生。”唐末,三勒浆的配方一度失传。直到元代御医许国祯根据史料,复原了三勒浆,进献给忽必烈。元朝覆灭后,三勒浆随之烟消云散。直到1981年,中医学家凌一揆三度还原配方,使三勒浆重现天下。苏记车行的车把式为了讨好龙波,掏出一包江淮出产的上好薄荷叶。其实,唐人嚼薄荷叶,是原著马亲王杜撰的。真正的唐式口香糖,应该是“口檀”,这在第一集中也有体现。口檀的原料是丁香。这种原产南亚的香料,香味浓郁,入口发甜,属于进口高档口香糖。
第2个回答  2019-07-16
唐人除了喜食羊肉,还钟情于羊奶。用羊奶制作的酪、酥、醍醐和乳腐,同样吸引了吃货的注意力。羊奶发酵后,成了酪,熬炼羊酪得到的浮皮,称酥,酥皮渗出的油脂就是醍醐。将羊奶煮熟成浆,晾凉凝结,就成了乳腐,与现在的奶豆腐十分类似。
张小敬连吃了两碗水盆羊肉。水盆羊肉的正宗吃法是一碗羊肉汤配两个胡饼,一个泡馍,另一个做成肉夹馍,用大蒜和或糖蒜相佐,辅以羊肉辣子,肥而不腻,口味独到。胡饼在剧中数次出现,打上了浓重的唐式烙印。民间多以胡桃为馅,饼面撒上芝麻。经过高温烘烤后,焦香诱人,松脆可口,保质期长,实为居家旅行饱腹神器。
第3个回答  2019-07-16
唐朝征服西域之后,官方便以正式的公文,要求西域的高昌每年都要进贡各种葡萄产品,比方说葡萄干,还有葡萄原浆,以及他们酿好的葡萄酒。尝过了葡萄的甜头之后,唐朝人便想着怎么在自己的土地上也种上葡萄。后来,就连长安的皇家园林里也种上了葡萄,以及那种无籽的马奶葡萄。我们知道,葡萄其实并不难种,但这种皇家葡萄味道好不好吃,我们就不知道了。葡萄进入皇家园林之后,不知是谁手快,又把它移植到了其他地方。一时间,全国各地都有人种葡萄,野生的葡萄更是不计其数。
第4个回答  2019-07-16
武则天喜欢清爽精致的“冷修羊”,将煮烂的羊肉切片,浇上调料,冷冻后便可取食。女皇食用后赞叹:“珍郎杀身以奉国。”珍郎说的就是羊。在民间,羊肉的加工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比如南方的“徧地锦装鳖”。厨师在烹饪甲鱼时,放入羊肉和当地水产,辅以肥羊肉和鸭蛋黄。甲鱼熬好之后,金汤白肉,汤醇味美,馋煞众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