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如题所述

消毒方式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日光消毒法。
第二种是煮沸消毒法。
第三种是药物消毒法。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天然杀菌作用,只有当物品直接暴露在阳光下6个小时左右,且不与玻璃窗分离时,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2

凡清除和杀灭微生物的措施都具有消毒作用,可分为卫生消毒、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三类方法,通常要配合进行。

(1)卫生消毒 包括清扫、水冲、洗刷、粉刷等。

清扫:将养鸡和孵化环境中的鸡粪、污物、蛛网等铲除、清扫干净,也就清除了大量微生物,余下的微生物无藏身之处,就比较容易清除和杀灭。

水冲和洗刷:要在清扫的基础上进行。有条件的,最好在鸡舍外面设置水池或大缸,不断向其中补水,同时以水泵、软管、喷头为工具,像灭火一般,以屋顶、墙壁、地面、栖架等反复冲洗,边冲、边泡、边刷,达到清洁为止。无此条件的,可向墙下部及地面泼水冲刷。槽具、出雏盘等拿到外面洗刷。

粉刷:以石灰乳粉刷墙壁,可杀死和覆盖微生物。

(2)物理消毒 是利用阳光、紫外线灯、火焰及高温等杀灭微生物。

阳光消毒:槽具、蛋盘、出雏盘、蛋箱、运雏鸡的纸箱及垫草等,分别洗净、擦净、扫净,在阳光下曝晒一至数小时,有强大的杀灭微生物作用。阳光如经过玻璃,则其中的紫外线已被滤去,基本上没有消毒作用。

火焰消毒:鸡舍经清扫、水冲之后,对墙缝及角落,最好再用酒精或液化气喷灯作火焰消毒。

高温消毒:包括煮沸和高压蒸气消毒,适用于小件器械,药瓶等。

(3)化学消毒 是利用各种消毒药品杀死微生物,方法有药液喷洒、药剂熏蒸及药液喷雾等,不论何种方法,均应达到以下五种要求:

药液必须达到规定浓度。

药液的量必须充足。以药液喷洒地面进行消毒时,湿润一下效力甚微,对事先已用清水冲净的水泥地面,每平方米至少要用药液1.5升,不很干净的则要用到3~4.5升。

药液在地面、墙壁及所有被消毒的物体上,要维持浸泡、湿润状态20分钟以上。

消毒时室温及药液的温度应在20℃以上,温度越高,药效越好(少数不能加热的药品如漂白粉等除外)。如果室温和药液温度在10℃以下,则消毒效果很差,加大1倍浓度也只能稍有改善。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也同样要求室温在20℃以上。

必须在清扫、水冲、除去一切污物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消毒。各种污物,特别是鸡粪,会大大降低消毒药的效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19-02-25

(1)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5类

1)通过与菌体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沉淀而达到抑菌或杀菌作用,包括来苏儿、乙醇、福尔马林、红汞、苯酚等。

①来苏儿

即煤酚皂溶液(含煤酚47%~53%,其余是肥皂和水;煤酚是邻、间、对甲酚的混合物)。将来苏儿用水稀释成5%~10%的水溶液,用作用具、排泄物及环境消毒。

②乙醇

俗称酒精,主要用于皮肤和医疗器械消毒。其75%的水溶液消毒作用最强。浓度过高可使菌体表层蛋白质迅速凝固而妨碍乙醇向内渗透,影响杀菌作用。

③福尔马林

是40%的甲醛(HCHO)的水溶液。以2%~5%水溶液用于喷洒墙壁、地面、料槽及用具消毒。

4%的水溶液用于固定生物的标本。

④红汞

即汞溴红,也叫二百二、红药水,是人工合成的含有汞和溴的有机化合物。

2%~4%水溶液用于皮肤伤口或皮肤黏膜的消毒,不可与碘同用。

⑤苯酚

俗名石炭酸。纯品为无色晶体。其1%水溶液用以喷洒、浸泡手术器具,散布于排泄物上等消毒。

2)通过氧化细菌体内活性基因而起杀菌作用,如灰锰氧、双氧水。

①双氧水

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无色,其3%的水溶液用于清洗伤口(创伤、溃疡等),1%的水溶液用于冲洗口腔,0.3%的双氧水静脉注射,抢救中毒休克。

②灰锰氧

高锰酸钾水溶液,0.1%~0.5%溶液用于创伤洗涤,0.01%~0.02%溶液用于某些有机药物中毒的洗胃及尿道灌洗。

3)通过卤化作用,使细胞蛋白质变性而杀菌,包括碘酒、漂白粉等。

①碘酒

内含2%碘及1%~5%碘化钾的酒精溶液,呈棕黄色。有很强的杀菌和消肿作用。主要用于皮肤消毒、毒虫叮咬及疔疖等皮肤感染。

②漂白粉

CaCl2和Ca(ClO)2混合物,其消毒原理是由于生成不解离的次氯酸,能氧化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而杀菌,常用于饮水及排泄物消毒。

4)通过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而产生抑菌作用,包括甲紫、利凡诺、乙酸等。

①甲紫

也叫龙胆紫、紫药水,是一种含氯有机物,1%~2%的水溶液或酒精溶液,可用于皮肤及黏膜创伤、感染和溃疡,杀菌力强且无刺激性。

②利凡诺

也叫雷佛奴耳,其0.1%~0.2%水溶液外用作杀菌、防腐剂,适用于外科创伤及黏膜消毒用。

③乙酸

具有杀菌防腐作用。

5%的乙酸溶液置于炉上隔火加热蒸发,用于对室内空气消毒。

5)通过改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使胞内物质外渗而显杀菌作用,包括消毒净、新洁尔灭等。

①消毒净

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杀灭作用,刺激性小。0.1%水溶液用于手及皮肤消毒(5~10分钟),手术器械消毒(30分钟)。

②新洁尔灭

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杀菌作用,0.1%水溶液(加0.5%亚硝酸钠)用于外科器械消毒,浸泡30分钟,1∶2500用于洗手消毒。

(2)根据化学性质分类可分为9大类

①酚类

苯酚、煤酚、复合酚等。

②醇类

乙醇(酒精)等。

③醛类

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戊二醛等。

④碱类

氢氧化钠(苛性钠)、氧化钙(生石灰)等。

⑤酸类

硼酸、水杨酸等。

⑥氧化剂

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

⑦卤素类

碘、碘仿、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等。

⑧表面活性剂

新洁尔灭、洗必泰、百毒杀等。

⑨其他

环氧乙烷等。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3个回答  2021-03-26

常用的消毒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即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学消毒法。(1)物理消毒法:是指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其特点是作用迅速、消毒物品不遗留有害物质。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自然净化、机械除菌、热力灭菌

第4个回答  2019-02-19

根据消毒目的,消毒一般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是指在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等进行消毒。蛋鸭场日常对场地、设备、饮水等进行的定期消毒就是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污染源的场所和被污染的物品等进行消毒以杀灭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随时消毒又叫紧急消毒、临时消毒,是指在发生疫病时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随时进行的消毒。消毒的对象包括病禽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等,通常在解除封锁前进行多次定期消毒,对场所每天随时消毒,具有多次和重复的特点。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后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最后消毒,及时杀灭或清除污染源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之一。终末消毒原则上只消毒一次,与随时消毒相比,应考虑加大消毒剂的浓度、剂量,以达到彻底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