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出自: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汇编《论语·里仁》

"方"指"一定的去处、方向,更重要的是指“方法”。意思是父母身体健康时外出,要让父母知道你的去处是安全的。如果父母的身体需要照顾,而自己又需要外出就“必须”安排好照顾好父母的“方法”,以尽孝道游“必”有“方”。

扩展资料: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这句话当然不适用于现代生活,因为这句话是建立在古代交通、通讯闭塞的基础上的。在古代一旦远游,那就跟失联没什么区别了,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回去。

游必有方是必须

孔子认为:父母在世的时候,子女应该尽量避免出远门,如果有一定要去的理由,那么一定要提前告诉父母自己要去哪里,将父母安置妥当。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如果子女出远门,父母出了意外,又不知道子女的去向,就无法将子女叫回。古代又没有现代的通讯设备,父母很难联系到出远门的子女,所以才要强调游必有方,让父母少点牵挂。


现在更强调“常回家看看”

孔子的这句话在现代就不是那么适用了,不过他弘扬的孝道却是值得我们传承。在现代子女可以远游,但是却不能忘记父母,要时时记得关心、孝敬父母,不要忘了作为子女的责任。要根据父母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计划,力求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

法律也有规定,家庭中的老年人应该得到其他成员的照顾和关爱,子女不能对老年人置之不顾。没有和老年人一起居住的,应该时常抽出时间去看望老年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常回家看看”,没能做到的话也是属于违法行为。不仅如此,工作单位还应该适当安排假期,以方便员工赡养、看望老年人。

现在的交通条件、通信条件完完全全可以支持子女远游,就算是去很远的地方,几天之内也可以返程,就算是无法返程,也可以通过手机联系。所以现在我们已经不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说法了,我们只需要“常回家看看”,多多关心老年人,这也是我们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突破。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9
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在这里,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9-07
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第4个回答  2022-12-29
原句: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释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