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是什么?

如题所述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珍贵文物,于1978年在湖北随县(现随州市)被成功发掘。这套编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音域跨越五个半八度,具备十二个半音,展现了卓越的铸造技术和音乐性能,被誉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规模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主要用于祭祀或宴会时演奏。商代的钟多为3枚或5枚一套,而西周中晚期出现了8枚一套的编钟,东周时进一步增加至9枚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与其他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一同出现。
曾侯乙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墓主为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墓中还出土了其他乐器近百件。编钟按大小和音高分为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加上楚惠王赠送的一枚镈钟,共计65枚。钟上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均为音乐相关内容。
1977年9月,在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曾侯乙编钟在地下2430年后重见天日。这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重要发现。编钟的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仅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
编钟的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庄严,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展示了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反映了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历史辉煌的见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