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八年级上 语文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下注释

书忘记带回家了,我们要抄。哪位亲帮扫描下或者能找到文字版的注释,我同学说下面有19个注释,上海版的。第一个是孟子,最后一个是“弼”这个字
扫描的不能传图片的发到[email protected],然后留名字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又称虞舜。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畎,田间小沟。   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地方做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用的夹板和木杵。古时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实。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是一个鱼盐贩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任,责任,使命。是(斯),这样的。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故,所以。将,将要。于,给。   必:一定   苦其心志:使他的思想痛苦。心志,思想。苦,使……痛苦。   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空乏其身: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办法。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动,使……惊动。忍,使……坚忍。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曾益:增加。   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常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犯过失的意思。   困于心:内心困苦。困,忧困。于,介词,在。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表征,表现。色,脸色。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入: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bì),通“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出,在外面,指在国外。则,如果。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国恒亡,恒:必然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编辑本段原文翻译
  舜从田亩之间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举荐,胶鬲从鱼盐贩的人中被启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并录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边被启用,百里奚从市井中被启用。   所以上天将要将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就一定要先使他内心苦恼,使他身体劳累,使他受饥挨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资材缺乏,受到贫困之苦,行动不顺遂,使他的所做受干扰,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误,这之后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梗塞,这样之后才会有所作为;一个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一个人的吟咏感叹之气发于声音,人们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才了解他。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患的忧惧,国家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有发展,享受安乐能使人萎靡死亡。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现在山东省邹城)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为“孔孟”,与老子、孔子、墨子,并称中国四古董。他曾游说梁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政治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 孟子 》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现存七篇,二百六十一章,约8.5万字。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关于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方面问题的论争。文章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流畅,且富于感情色彩。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提倡“仁政”,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游说之辞。一般为后人所接受的解释为,原文中先列举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出身下层, 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令人很容易想到意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愤图强的励志且悲壮意识。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编辑本段文言常识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2、一词多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   (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   (3) 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4)国恒亡(必然)人恒过(经常)   3、古今异义   (1)发 古义:被任用; 今义:送出,交付。   (2)举 古义:被举用; 今义:举起。   (3)所以 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4)征 古义:征验; 今义:出征。   (5)喻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比喻。   (6)入 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7)出 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又称虞舜。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畎,田间小沟。   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地方做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用的夹板和木杵。古时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实。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是一个鱼盐贩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任,责任,使命。是(斯),这样的。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故,所以。将,将要。于,给。   必:一定   苦其心志:使他的思想痛苦。心志,思想。苦,使……痛苦。   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空乏其身: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办法。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动,使……惊动。忍,使……坚忍。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曾益:增加。   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常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犯过失的意思。   困于心:内心困苦。困,忧困。于,介词,在。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表征,表现。色,脸色。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入: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bì),通“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出,在外面,指在国外。则,如果。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国恒亡,恒:必然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原文翻译
  舜从田亩之间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举荐,胶鬲从鱼盐贩的人中被启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并录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边被启用,百里奚从市井中被启用。   所以上天将要将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就一定要先使他内心苦恼,使他身体劳累,使他受饥挨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资材缺乏,受到贫困之苦,行动不顺遂,使他的所做受干扰,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误,这之后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梗塞,这样之后才会有所作为;一个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一个人的吟咏感叹之气发于声音,人们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才了解他。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患的忧惧,国家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有发展,享受安乐能使人萎靡死亡。

参考资料: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