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如题所述

2020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20年工作要点》,其中提到推动绿色建造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包括推进BIM审图模式,以及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集成应用BIM技术,并将建筑机器人作为新的研究方向。
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建筑信息化1.0(1950-1990年):这一阶段标志着建筑设计从传统手工绘图转变为计算机绘图,CAD技术的应用开始普及。自20世纪50年代CAD技术诞生以来,设计领域如商品设计和工程设计得到了显著发展。然而,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且技术复杂,商品化的CAD设备较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以及工作站的普及,CAD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图形处理软件也日趋成熟。
2. 建筑信息化2.0(1990-2000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共享,以及项目间数据的交换。20世纪80年代末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庞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交换和技术交流。
3. 建筑信息化3.0(2000年以后):BIM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志着建筑信息化进入了3.0时代。BIM的第一款软件模型出现在1980年代初,但由于早期软件所需的硬件价格昂贵,限制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应用。1984年,ArchiCAD的Radar CH提供了可在个人电脑上运行的BIM软件。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BIM逐渐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BIM的标准体系开始建立,使得BIM技术日趋成熟。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使得BIM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建筑业的个性化、定制化、集约化发展,逐步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同时,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建筑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BIM技术的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建筑业信息化市场的重构。
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建筑业信息化的转型,其中BIM技术被确定为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中,应用BIM的工程项目数量达到1540个,同比增长18%。其中,北京市应用BIM的工程项目数量最多,达到553个。
目前,我国在建筑机器人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高层建筑外墙清洗和建筑施工自动化安装方面。未来,随着全球技术向工业4.0迈进,建筑机器人将成为建筑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结合,推动了中国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具有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环保节材等优点。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根据《建筑产业化发展纲要》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到2025年,比例将达到50%以上。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维等阶段,能有效提高设计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施工水平,优化工序和成本,增强运维能力。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