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

如题所述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有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具备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不但应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也应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启蒙者和指导者。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学生,培养起学生追求理想的激情,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应胸怀全局、立足本职、兢兢业业、热爱平凡而又艰苦的教书育人工作。热爱学生,首先要相信和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体会他们的兴趣和疾苦。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接近教师,随时质疑问难,不断进步。热爱学生还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严师出高徒 ”,唯有从严要求,学生才能勤奋学习,养成好的学风,也只有从思想、道德和纪律等方面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个好教师绝不能单纯的传播知识,而且应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如果教师热爱本职工作 ,有强烈的事业心、诲人不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言行一致、胸怀宽阔,公正廉洁,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这样才能做到在业务上把学生培养成才,在人生道路上把学生引向正道。

二 、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必项“闻道先学”,学有专长。古人曰“师不高弟子拙”,“教不懂师之过”。实践证明,教师所教的知识的必须大大超过学生学的,你要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自己就一必须有“一桶水”和“一条流动的河” 的储备。那些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教师每堂课都能给学生一定的启迪和教益。相反,有的教师,他们尽管认真背课 、讲课,但效果不好。其原因除教学方法不妥外,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的知识浅薄。

三 、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技巧。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不等于一定能把教学工作搞好。要把教学搞好,还必须懂得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技巧。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采用教育技巧去激发学生的求智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取得得最佳教育效果。有的教师语言精炼、生动 、幽默风趣 ,逻辑性强,就能吸引学生全神贯在、久听不厌,不仅使学生接受了知识,而且受到美的感染。相反,如果教师讲课罗里啰嗦、拖泥带水,学生越听越糊涂,就使人厌倦或讲解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层次不分明,使人听了摸不着头脑。这样的老师纵有渊博知识,讲解也费了很大力气 ,但是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必须懂得教学规律,熟悉教学原则,掌握和运用教育技巧,方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校的教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03
一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二是刻苦钻研,严谨治学;
三是勇于 创新,奋发进取;
四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具体来说:
(1)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要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主要包括第一,忠诚教育事业;
第二,热爱 学生;
第三,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教师的专业素养
①专业知识素养:
第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 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
第二,精深的专业知识。透彻把握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及其内在的联系。(懂、熟、化)
第三,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 学知识。
②专业能力素养:
第一,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
第二,驾驭教材 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第三,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第 五,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第六,较高的教育机智;
第七,教育科研能力。
(3)教师的人格素养: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
情绪乐观、意志力强;
热情、有责任 心、仁慈友善;
耐心周到、有幽默感;
乐于助人、合群合作;
公平、客观等。
第2个回答  2015-02-19
1.教师角色认知。指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以及对教师职业与社会其他职业的关系的认识。只有清楚的角色认知才能在社会情境中找准定位,恰当行事,做到与现实保持一致,达到良好的角色适应。

2.教师角色体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到社会及家长、学校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和期待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良好的教师角色体验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避免“自我牵连”或“殃及无辜”。

3.教师角色期待。是教师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对自己角色行为的看法和期望。

4.教师品格。如果把教师看成学生的楷模,则更注重于对教师人品上的角色规范。在教师人格上,西方学者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效能的教师要具有合作、民主、体谅、忍耐、公正、了解学生,给予鼓励等12种特征。

5.教师自我意识。主要指教师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教师心理素质最核心的成分是其实质内容,它支配和调整着教师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也决定其能否胜任教师职责。教师心理素质的制止内容大致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也可以说是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1.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教师的角色适应力不仅指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转换上也要适应。

2.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既能听“话”,又能听“声”,这样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或称言下之意,包括对
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3.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的情绪控制力可使教师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教师情绪控制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既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慰藉,也会给学生心灵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4.心理承受力——诲人不倦的基础。教师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关系。生活在一个有较多挫折刺激源的情境中,承受力强的教师,对教育环境、学生状况、领导素质、社会公正、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随时都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在挫折状态下,也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应付挫折,迅速摆脱挫折对心理的消极影响,并从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奋进。

5.教育表现力——教师机智的基础。教育表现力是个人这种本能倾向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表现力强,不仅意味着个体敢于展示自我,更意味着教师在职业工作中善于发展自我。这就是说,教育表现力既凝聚着个体对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表现为良好的教师机智;同时也凝聚着个体自我意识的成熟,它是教师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集中体现。
第3个回答  2016-03-13
(1)教育思想素养。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2)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3)知识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4)能力素养。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5)身心素养。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第4个回答  2012-09-22
给你个反面范例(这是张店区人民东路小学的一名女老师的真实故事)你五年前靠着色诱来到人东,现在换男校长你也成主任了是吧,有脑子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其中的蹊跷!你妒忌好老师,心高气傲的专科生很了不起吗,臭显摆啥,别以为你教得有多好,有本事你去潘南啊,人家才不稀罕要你这种狗屎。上课不好好讲,把钱塞进自己的腰包,孩子流了吧,活该!谁让你作恶多端,为人狠毒,老师们都恨你你知道吗!别以为人家表面上怎样,你整天勾引校长,领导,不得好死,有良知的老师顶起来啊
相似回答